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的火车在黄谷屯站附近遭到日军关东军的袭击。 张作霖在**中身受重伤,返回沈阳后同日死亡。
这个消息传出后,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上泪流满面,惊呼道:“一切都结束了。 ”
日本人为什么要攻击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历经千辛万苦才选择回到东北进入北平? 在这一切的背后,田中义一说了什么?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怀着对东北的殷切期盼,乘坐慈禧太后乘坐的专列离开北平。 原本以为会有些波折,但整个行程却出奇的顺利,这让张作霖等人放心了。
然而,就在火车即将进入奉天,经过黄谷屯火车站附近时,突然遭遇了一阵猛烈的**。
一声巨大的**声响起,浓烟和火光照亮了夜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 在破碎的铁轨和翻倒的火车残骸之间,人们尖叫着寻求帮助。
据报道,在这次**事故中,有70多人死伤,其中包括东北之王张作霖。 **从车头看,第9辆第12辆车受损最严重。
张作霖的同车吴俊生被炸得血肉模糊,脑袋被大铁钉刺穿,当场死亡。 虽然张作霖脖子上有一个洞,血流不停,陷入昏迷,但被发现时他还在呼吸。
他的副官和手下立即止血,把他扶上车,送到大元帅府。 然而,由于路途遥远,伤势严重,张作霖最终未能在沈阳的“大水府”恢复健康,不幸于1928年6月4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去世,享年54岁。
《时事新闻》刊登了这起**案的新闻,声称张作霖已经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家都知道,张作霖是东北之王,与日本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不过,根据现场情况,日军为了击毙张作霖,在铁轨下放置了至少数百袋炸药,炸药的位置非常精确,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的交汇处,也是火车返回奉天-三东大桥的唯一途径。
这种做法似乎表明日本人有杀死张作霖的决心。 但是,这又令人困惑。 张作霖是日本在东北支持的“代言人”,双方合作密切,个人关系非常好。
日本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杀死张作霖?
甲午战争后,日本凭借清朝的软弱无能,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 从那时起,日本就对中国怀有贪婪的狼野心。
这也导致了在军阀混战中,日本暗中挑起内讧,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几个代言人。 其中,第一位得到日本支持的发言人是段祺瑞。
段启瑞看穿了日本的野心,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向他们借了上亿元,从而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段继瑞的坚决态度让日本人大发雷霆,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想利用军阀牟利,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从马匪起家的张作霖,希望他能成为日本在华的第二代言人。
他被日本人任命为东北地区负责人,日本甚至借给他数亿日元,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影响力。 然而,当还款期限临近,日本人向张作霖借钱时,却发现他是一个“无赖”。
张作霖坚决表示,他没有签署贷款协议,这笔钱是日本人给他的。 如果要找回,那就去北洋**,他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
北洋**自然舍不得擦屁股,把问题推给了张作霖。 就这样拖着,钱最终没了,让日本人很生气。
尽管他很生气,但日本仍然无法停止支持张作霖,因为他当时已经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存在。
张作霖与日本达成协议,将东北的陆路和铁路交给日本,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然而,当协议执行时,张作霖悔改了,声称自己是文盲,不能签字。
这让日本人很生气,他们认为张作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此外,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屡战败,也让日本人怀疑他的能力,认为没有必要再训练他。
当张作霖拒绝日本的建议,选择在关奈抵抗时,日本人对他更加失望,最终导致了黄谷屯**案。 虽然有人质疑张作霖是否预料到会被谋杀,但无论如何,他的行为使日本人对他失去了信任,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张作霖遇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日本不够警惕,因为过去打交道时,他总是占便宜,从而看不起觊觎中国土地的日本人。
他甚至认为自己与日本有友好合作,所以他不相信日本会攻击他。 其次,他对自己的旅行消息保密,但由于叛徒的存在,他的秘密被泄露了。
为了防止在路上遭到袭击,他对自己在专列上的哪节车厢严格保密。 然而,日本人能够精确地轰炸他所在的隔间并找到他的位置。
这个叛徒是谁?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他的第六任妻子马悦清,因为她与实施**案的川岛芳子是好朋友,而川岛芳子是日本著名的间谍。
有人说,叛徒可能是日本驻锦州领事或前总理金云鹏。 两人在**案发生前就找了提前下车的理由,前者在锦州下车,后者在天津下车,两人都涉嫌泄密。
此外,张作霖的日本顾问町野在这次事件中的反应也值得一看。 在天津站下车前,他低声对张作霖说:“大帅,你回奉天,最好选白天,不要在黑暗中去,白天很安全。 ”
张作霖当时并不在意这种普通的委托,但事后一看,却很有针对性。 因为张作霖是夜杀了,如果他选择在白天赶路,说不定真的会发现日军的部署,逃走了。
要不是他从北平赶回东北,本来可以避免这场意外的。 那么,张作霖为何要匆匆忙忙地回到东北的奉天呢?
被迫做出死亡的选择。 虽然他终于到了北平,但他不愿意离开。 然而,有三个人促使他去。 蒋介石就是其中之一。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旨在扩大自己的领土。 短短20天,国民党军队就对济南发动总攻,迫使张宗昌放弃驻军,匆忙北逃。
到5月底,国民革命军已经逼近京津地区,张作霖面临被直接围剿的危险。 与一头雾水的张作霖不同,旁观者张学良看得更清楚。
他意识到冯氏制度无法统一中国,坚持北平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张学良的建议让张作霖逐渐冷静下来,最终于6月2日宣布从北平撤军,返回东北。
第三个人是日方代表方泽,他一直在向张作霖施加压力,以防止战争蔓延到满洲。 他一方面催促张作霖尽快返回东北,另一方面趁机向他勒索“满蒙权利”。
1928年5月17日,为了迫使张作霖尽快返回东北,方泽深夜与他交谈,明确表示如果张作霖不离开,等他战败逃回东北,日军就“解除他的武装”。
日本的干预使张作霖决定返回东北,继续瓜分领土。 但张作霖并不知道,这个决定会把他推向死亡的深渊。 1928年6月4日凌晨五点半,一声爆炸声响起,一代东北王落下帷幕。
从这些情况来看,张作霖的死可以说是日本人策划的,对日本也是有利的。 然而,事件发生后,日本首相田中佳一哭着感叹“一切都结束了”。
田中义一的遗憾和张作霖的评论 田中义一之所以表示遗憾,是因为他对黄谷屯**案一无所知,甚至没有事先做出任何安排。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关东军高层私下策划的。 黄古屯事件的顺利进行,刺激了日本关东军的野心,也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蔓延。
这一事件为后来的“九·一八”事件埋下了伏笔,也掀起了侵华战争的波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国终于来到了即将碰撞的交界处。 然而,这场风暴不仅笼罩了中国和日本,而且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
或许正是因为预见到了战争的到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田中义一才含着眼泪叹了口气。 撇开田中义一的反应不谈,我们来评价一下东北之王张作霖。
首先,张作霖在乱世中崛起,作为军阀,他有三个污点无法抹去:一是他镇压革命,**许多先进的革命者,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他为了自己的私欲,发动了两次志丰战争,被称为鲁莽的军事力量,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第三,他与日本人的关系很复杂,虽然他没有把土地和铁路交给日本,但他允许关东军发展壮大。
其次,作为具有浓郁英雄色彩的“东北之王”,张作霖也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在日俄都盯上中国东北的时候,张作霖能够斡旋,确保东北的主权不被别国夺取,陆路和铁路不被割让,这是非常难得的。
他虽然有霸权野心,但也有底线,那就是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坚持在东北拥有一亩三点土地,拒绝成为日俄第一,甚至派兵到蒙古抵抗苏俄支持的**势力。
他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努力。 同时,他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的发展,不仅将大批汉人迁往东北,防止日本人渗透东北,而且大力推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张作霖虽然行动和思想都充满了旧时代的烙印,但能灵活运用新时代的工具,有骨气和民族气概,是乱世中的英雄。
总的来说,他的优点大于缺点,值得我们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