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的空调普及率,我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房地产泡沫破灭,空调行业的天花板理论也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笔者认为,中国和日本的纬度是可比的,日本也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目前日本空调的渗透率,大致勾勒出中国空调行业未来前景的框架。
那么日本的渗透率是怎样的呢?据可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日本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的数量达到282台,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而中国的普及率水平如何,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到2024年,每百户空调拥有量将达到117台7台,离日本还很远,也就是说,要想在2024年达到日本2024年的渗透率,还有58台3%的改进空间。 按照这个大纲逻辑,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空调行业将有很好的增长空间,瓶颈理论似乎有点令人担忧。
这个观点确实没有逻辑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对渗透率的理解可能有点偏颇,渗透率不是简单的数据叠加,其实是一个从快到慢的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的数量从不到一台开始,到2024年达到117台7台,相当于30年增长了117倍,这也是格力、美的等空调企业做大做强、快速成长的外在逻辑。 另一方面,在日本,事实上,2024年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数量接近150台,但直到2024年才接近300台大关,也就是说,在同样的30年里,渗透率翻了一番,相当于年化增长超过一个点。
显然,当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后期的渗透率极慢,绝对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支撑相关企业的快速增长,所以市场一直不愿意给格力和美的(尤其是格力, 其中品种单一)出于对瓶颈的担忧而估值过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从乐观转向悲观,并开始关注白色家电?毕竟,90年代风靡全球的日本三大家电达到巅峰后,几乎最终都萎缩了,国产白色家电会复制这一幕吗?我个人不这么认为,但与日本相比,我们有两种不同的客观条件。
首先,我们国内市场广阔,这是日本无法比拟的,依靠本土市场的巨大体量增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可以说是攻势和退缩,而日本一旦出海,遇到那些本土对手,就很容易失势。
第二,过去我们依靠人口红利,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做大做强,在世界各国中迅速崛起。 如今,虽然我们的人口红利也开始减少,但中国制造的大趋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全球80%的空调都是中国制造的,这种格局基本很难被颠覆,我不看好印度、东南亚或者非洲这些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能够接过制造业的大旗。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取代日本,但很难有人取代我们。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推荐所涉及的题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