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东魏、西魏的正式国名与南朝的宋、齐、梁、陈相同,前面没有定向词。 之所以加上“方向”二字,是因为后来的历史学家为了准确定位和区分同一个国名,加了一个前缀。
两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是上帝赋予人权的,而另一个人则是叛逆者和小偷。 他们彼此被称为盗贼,或者他们名字的小字。
我查了几本历史书籍,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人物经常用“贼”或“东贼”、“西贼”等来指代对方,原文太长,无法抄袭。 但是,即使记载在史书中,也不可能是当事人的原话。 最靠谱的产权还是以出土的文件为依据,如果房东真的想知道,可以花时间查一下。
东魏和西魏都是北魏派生的政权,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对对方的整个领土拥有主权,而对方是叛军,自然不可能承认对方。 3.由于彼此不承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因此他们不太可能使用“国家”一词来指代对方。
北魏末年,权重大臣高桓控制了政府,末代皇帝孝武帝不愿受臣之权,想要摆脱高欢的控制,当时占领关中的军阀玉文台对孝武帝表现出极大的忠诚, 而孝武帝天真地以为跟着宇文台,总比跟着高欢好。
公元534年夏天,魏孝武帝趁高欢不在洛阳之机,导演了一部出家逃的大戏。 孝武帝逃跑后,高欢派人劝说孝武帝回洛阳,但孝武帝当然不理他。
534年10月,高桓派人向孝武帝发出最后通牒,说只要陛下回来,一切都会一样,你还是你的皇帝。 于是高欢召集大臣,支持清河太子为新皇帝,这是为了孝景帝。
高欢扶持孝景帝,导致北魏王朝同时出现两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北魏王朝成为东魏和西魏,但站在东魏高欢派系的位置上,孝武帝的逃跑,是抛弃大臣,加入关中军阀, 高欢支持孝靖帝登基,这意味着孝武帝依靠宇文台建立的西魏王朝是地方分裂政权,孝武帝的皇位已被孝景帝取代,西魏只是支持孝武帝非法脱离党派的北魏军阀。
有趣的是,在孝武帝死后的第二年,东魏双方开战,在宣战诏书中,西魏说东魏要“扫丑”,东魏说西魏要“讨伐叛乱者”,所以东魏不会称西魏为西魏, 但只有叛军,而西魏不会称东魏为东魏,而只能称丑为丑,即双方都不承认对方。北魏本质上是**,但在法理上却不是**,因为双方视对方为叛乱,不承认北魏已经是两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