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一直被誉为餐饮业的“服务天花板”。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验到无微不至的呵护,还可以享受有趣的“表演”。
前段时间,一位来自海底捞的小弟弟成功爆火。
凭借出众的外表,应顾客的要求,他跳起了网络上流行的舞蹈——主题3。
这一跳成功打破了海底捞的“服务瓶颈”,掀起了又一股打卡热潮。
很快,全国各地的海底捞门店开始高薪招聘“能跳过科目三、颜值出众”的员工,或者快速培养现有员工“上岗”,只为满足大众的需求。
然而,11月28日,“海底捞跳题主3部分客户疑似吵闹报警”的热搜话题,让人们对海底捞的“新服务”产生了不同的争议。
有的顾客去打卡是为了好玩,有的顾客对此不屑一顾,不满:
“我不明白,这么粗俗的舞蹈怎么能被欣赏”;
“我想安静地吃饭,结果很吵”;
“海底捞的服务变坏了,让人感到不舒服。”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这项新服务的后果更加令人心酸。
最近,我看到很多人在海底捞打卡三题,但带来的不再是快乐。
年轻人呆滞的眼神,机械的动作,不停地“冲”,只有疲惫和痛苦。
有一句热议,可能是他状态的表达:
他几乎被第三实验体耗尽了。 ”
还有海底捞的一名女员工,她明明不擅长跳舞,却被“强行操作”。
他面无表情,四肢僵硬地跳了整个部分。
酸涩的心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感受到了身为工人的悲哀。
他们可能不擅长,也不喜欢做,但他们会尽力学习,用心跳动。
这只是一个工作机会。
小小的“题主三”用尽了做工人的艰辛,撕开了大人的伪装,展现了最卑微无奈的一面。
正如莫言所说:
“在大人的世界里,除了幸福是假的,钱难赚是真的,交朋友难是真的,无助是真实的,迷茫是真实的,甚至没有人可以依靠是真的。 ”
成年人的世界归根结底是一场孤立但四面楚歌的“战争”。
一提到这个话题,我不禁想到了“送货员”,一个“伟大而神秘的组织”。
很多人都说这个行业很包容,只要能吃亏,都能为大家做。
这个特点,导致很多被生活逼迫的人选择做出这种转变,而这并不代表他们自己的价值,也不能代表他们未来的前途。
在网上搜索“无所不能的送货员”,你会发现送货员都具备了特殊技能:
有的可以快速制作PPT,有的可以做建筑设计图纸,有的可以直接开始炒菜,有的可以用多种中文与外国人流利交流。
按理说,有技能的人应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但实际上,他们不得不面对“找工作难”的问题。
前段时间,湖北省武汉市一名送货员在雨中大喊“终于找到工作了”,引发热议。
37岁那年,萧扬歌遭遇失业危机。
他认为自己有13年的设计经验,应该很容易找到一份1w+的工作。
但为期四个月的采访碰壁了,他开始质疑自己。
他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挫折中站起来,在挫折中前进,但家人不允许他再试一次。
为了生存,他选择经营一家没有任何就业门槛的外卖店。
他经历过外卖员的通病,比如加班、错送、顾客尴尬、交通事故等,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以及冷热交融的世界。
而最可悲的是,他的收入与他的工资不成正比,他每天在露天吃饭睡觉,却得不到可观的回报,妻子和女儿和他一起受苦,这才是真正压垮一个中年男人的一点。
为了不浪费自己的能力,也有稳定的收入,他特意写了一份简单的简历,贴在招聘平台上,渴望被更多人看到。
终于,经过 8 个月的送餐工作,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原来,随着**的传播,他的事迹受到了当地**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他的能力,热情地介绍了这部作品。
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穿着外卖服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在雨中哭泣,大喊:“我找到工作了。
这声呐喊,是对过去痛苦的解脱,也是内心压抑的发泄。
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条路有多艰难。
现在它终于出来了。
当然,这种焦虑不仅存在于社会经验充足的人群身上,对于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
它不是指令性的,而是普遍的。
还记得之前在杭州地铁站看到的悲伤场景:
这名25岁的男子在地铁站晕倒,40分钟后醒来,面对担心的家人,他先是笑着安慰:“没事,我能坚持住”,但下一秒他崩溃大哭。
原来,他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工作,公司给的压力太大了,每天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8小时,为了补贴家庭,他下班后还会做一些兼职。
外人都劝诫过,不要太累,这份工作不顺利就辞职,再找,但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我不敢“他不敢抛弃现在,赌上不确定的未来。
因为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人不挨饿的年纪,所以他背负着全家的生存。
我曾经重温过一个毕业生的自我报告:
她曾经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保障,只要有学历,她就有工作的首选权利。
但真正进入社会后,我发现本科学历的人抢的很多,大部分公司都是有经验的从业者占据,已经饱和了。
她的专业是会计,在外人眼里是个铁碗,很容易上岗,但她要面对的却是没完没了的研究,少得可怜的薪水,繁琐累人的家务。
短短三天时间,她面试了七八家公司,但都被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没有经验”,最后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其实是会计助理,做一些差事。
比起残酷的社会现状,更让她无奈的是家人的不理解。
他们总觉得,完成学业后,学校会给他们分配高薪工作,即使他们自己找到,也会有很好的机会。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一个大学生怎么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怎么能不受苦?
即使在谈论这个话题时,也要将其与他自己的悲惨过去进行比较:
“那时我们比你累多了,现在的年轻人很虚伪。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
过去社会带来的磨难,可能只是身体上的,但现在社会带来的折磨,却是精神上的。
两者造成的损害根本没有可比性。
此前,一位毕业后“北漂”的同学哭着说:“我上大学有什么意义?”
她在大学学的是文案,在工作的时候,她发现相关专业没有专业能力要求。
无非是有经验的人写得比较多,工资也比较高,没经验的人能不能录用不好说。
就算有幸被赏识,工资也会很苛刻,比如“习时期不发工资”、“转正时间不规律”、“工作量过大”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面对种种委屈,她忍不住吐槽:“如果熬不过升职加薪的那一天,身体就要崩溃了。 ”
也有类似的经历,闺蜜在北京一家特别有名的影视公司工作,几乎每天凌晨1点下班,到家已经三四点了,洗漱后差不多五点就准备上床睡觉了, 早上7点被叫上班。
哪怕是休息日,当领导打来电话时,她也要马上去公司上班。
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离开,因为工作不容易,机会难找。
北京外语外贸大学第22届毕业生汉语揭示了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
“如果我不上大学,我可以安心去当服务员,如果我不上大学,我可以找到一份没有学历的工作,也不必像现在这样陷入同样的困境。
教育是我脱不下来的高台,是孔一机脱不下的长衫。 ”
热评中的解释之一更是刺痛:
“我不介意脱掉我的轻便礼服,我介意的是衬衫后面父母失望的目光。 ”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罗翔,作为政法领域的闪光人物,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即使是不懂政法的人,也会被他幽默的表达和通俗的解说所吸引,成为千万粉丝中的一员。
但你知道吗?罗翔先生也有严重的就业焦虑症。
他曾经用“鸡毛”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求职经历。
刚毕业的时候,招聘会并不多,就算我和他一样优秀,一次也只能问一个单位。
被冷漠忽视是正常的,即使有几家公司给你面试的机会,他们在讨论中也会否认,他们会认为你学历不好,学历不好,能力不好,总之,拒绝的理由数不胜数。
在种种嘲笑和蔑视中,罗翔开始怀疑自己。
内心的动荡和焦虑越来越严重,最后,我居然有了撤退的打算。
幸运的是,这种消极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一直坚持着这种信念,所以他现在成功了。
回首过去,我意识到人生就是在焦虑中不断学习成长,学会与焦虑和解,最终超越焦虑。
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焦虑是没有用的,只能用行动来对抗。
正如 Abhi Teide 所说:
“对你能控制的事情要谨慎,对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保持乐观。 ”
凡事尽力而为,才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方式。
希望大家能够正视生命的主体,在鸡毛中寻找美,在崩盘和苦难中迎接光明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