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昆山,在2022中国汽车链峰会暨第八届领轩奖颁奖典礼第三天上午,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经理杜林发表了题为《从国际本土化到本土化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
杜林在致辞中提出,企业出海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条是走出去,把产品销到国外;第二条路是行业出海建厂第三条道路是以组织领导文化走向海外。
在出海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战略定位不明确、缺乏全球视野和管理体系、如何与海外客户的想法相融合、首链韧性等诸多挑战。
他认为,如果大家一起做生态整合,能一起出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听完吴生先生的讲话,我的热血汹涌。 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国际本土化到本土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挑战中,我还有很多事情要习。
我今年在这个行业已经20年了,之前18年一直在外企工作,做着外企国际本土化的工作。 近两年来,它一直是一家民营企业。 富特是一家生产OBC、DCDC和车载充电器设备的民营企业,在从本地走向国际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经验可以与您分享。
我想从几个维度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吴总也提到了很多拖家挨家挨户赚快的事情,很多时候作为经营者,我们要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出海?
其次,在近20年伴随着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等巨变的进程,为我们带来了中国企业加速扩张的窗口期。
第三,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可以说我们仍然处于困境中,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经历过的陷阱。
这是我去年10月在巴黎车展上拍的**,当时疫情还没有解除,我们已经结束了。 当时,我们参加了巴黎车展,并在客户雷诺的展台上合影留念。 当时,我们和客户以及几个同事在**,为什么我们要出海?中国市场饱和了吗?退化?我们要在海外寻找机会吗?我们要赚点快钱吗?我们要分散世界的风险吗?我们是为了上市吗?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估值,还是有让中国民族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相信这也是为了提升自己,成就更多的车人。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很多想法,我觉得初心对于我们创业者或者我们在企业里做的时候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走到什么程度。
说到机遇,这几天大家都在谈论电动化和智能网联,这张图意味着什么?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新销量数据约为900万辆,占全球份额的60%-70%。 毫无疑问,这种增长趋势将持续到2024年。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近40%,今年欧洲达到16%,美国达到12%。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行业大变革时期,利用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或产业规模的优势,我们现在可以在有效窗口期和优势的前提下反馈给国外,也可以利用自身价值为国外主机厂和汽车行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实这些年我和很多海外OEM朋友交流过,去年6月份才成立一家公司的OBC部门,这些外国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二三十年,都在研究齿轮和机械装置,德国人非常非常专注于精密加工,无法超越。 但是当电压从12V、24V和48V变为800V,电流不断增大时,他们说,这个知识没有保留,我该怎么办?
另一个数据是,我们电力电子行业全球80%的工程师是中国人,他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储备。 因此,在如此大的转型期,我们看到一些国外客户在核心技术领域加速转型。 众所周知,电池市场有一半是由中国顶级厂商提供的,所以加速转型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
疫情三年后,“我一个海外OEM厂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睡了三年,你工作了三年。 从今年上海车展开始,他们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我现在可以说,我每周都在接待海外朋友,看看我们中国**连锁店的情况。
这些是主要信息,负责人提到,我们每年要出口600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也在增加,近年来合资企业的国内份额也迅速下降。 而中资逆向合资的浪潮也拉开了序幕,在此背景下,出口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我们的产品出口到欧洲,所以我们非常关注欧洲的政策。 9月13日,欧洲的反补贴调查开始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足够大,可以吸引欧洲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注意。
过去20年和未来20年都有一条路,回想起20年前,当我加入一家大型国际公司时,走出去的过程和现在差不多。
第一条路是出国,我把产品卖到国外,做得好一点,做大一点,现场支持需要一个营销团队,我就要建立营销团队。
第二条路是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以及墨西哥、东南亚等多地建厂,如何打造有效的产业来支撑我们的海外战略?
最后一条路,其实也是最难的,就是组织领导文化走出去,刚才吴总提到很多文化的融合,我觉得这是最难的,应该结合全球产业链运作的要求。
说到挑战,我总结了我现在遇到的以下挑战:
首先是要想清楚战略定位。 你到底要赚什么快钱?或者你想长期发展?战略其实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你要选择好,你是不是赚快钱?如果还想拖着家人赚老钱,长期赚钱,就得想清楚了。 我们需要坚定不移,不要一直动摇。 老外依旧认得能一直陪伴他们成长的**连锁商。
二是缺乏全球视野和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环境挑战,以及文化、思维、人才的转变,包括从外企向民营企业的转变,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和挑战。
第三,如何与海外客户的想法进行整合?这需要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以及对当地法律、税务和财务合规性的理解。
最后一个是**链条的韧性,这是考验我们制造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说到挑战,前面更多的是外表。
回到个人本身,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创业者、老板、某个领域的领导者,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行为惯性和偶像包袱前段时间,我和大咖聊了聊,如何具备学习习的敏捷性、情感敏捷性和文化敏捷性来应对这种挑战?
9月初,领轩三期班长在班长的带领下,在校长的支持下,领轩三期同学前往雷诺进行深入交流。 我非常赞同校长说的话,很感激有这样的平台,也很感谢校长,让我们一起做生态融合,一起出海,相信成功的概率会更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