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博** 淄博晚报 世博会新闻
记者:耿雪,通讯员:刘亚林,毕燕英。
走在鲁中一带,经常听到这样一句民间谚语:“吃了博山饭,走遍天下。 “就像说到葡萄,就要想到新疆,说到陈醋,就要想到山西,在这里,说到美食,就要想到博山。
作为山东菜的发源地,有一道菜叫“开箱取宝”,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通过一代又一代食客的味蕾口口相传。
而这个神秘的“开箱宝”,正是博山著名的“博山豆腐盒”。 顾名思义,是以豆腐为主要食材的菜肴。 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小盒鲜嫩香喷喷的豆腐,打开盖子就有香喷喷的馅料,美味的肉汁慢慢润入豆腐中,“肚子里孕着他的味道”,香味交融,汤汁醇厚。
博山豆腐盒历史悠久,大概形成于清代。 在清代乾隆的《御茶饭楼,饭底档》中,记载乾隆皇帝的饭单上经常出现“豆腐盒”,这是当时女性收藏珠宝的小盒子。 传说乾隆皇帝巡南之时,在幸运的博山,当地招待餐上有一盒豆腐,其外观独特,寓意吉祥,口感细腻,口中香气浓郁,乾隆使用后赞不绝口,后来这道菜经常出现在乾隆皇帝的菜单上, 是满汉宴九白宴中的四大热菜之一。博山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福元讲述了这个故事。
豆腐盒自形成以来,代代相传,豆腐盒已成为博山地区常见的菜肴。 从餐馆到家庭,这道菜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制作,并且由于每个家庭的口味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豆腐盒。
博山豆腐盒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必须使用当地特产豆腐和酱油。 将豆腐切成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的长方形,用花生油煎至金黄色,然后在豆腐块的一侧切一块皮,挖出豆腐内部,用调整好的馅料填充。 馅料种类繁多,包括三鲜馅料、蟹黄馅料、鸡肉馅料、什锦馅料等。 将馅料装入豆腐盒后,蒸七八分钟左右取出。 最后一步是倒汁,这也是豆腐盒的灵魂。 蒜片爆入锅中,煮醋,拌木耳、青菜、竹笋、酱油、果汁汤,开封后汤汁浓稠,汤浓后倒在豆腐盒上。 老博山店的店长安光璞告诉记者。
成品豆腐盒外观金黄色,内有馅料。 食客尝了尝,再倒汤,口感细腻,香味十足,回味无穷。 它的香味和美感不是用言语和语言表达出来的,只有品尝它才能感受到这种食物无与伦比的乐趣,它给人以色、味、形的全方位享受和愉悦。
其实,食物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不取决于烹饪材料是否昂贵,也不取决于生产过程是否复杂。 虽然山海的美味和精湛的工艺是食物的重要表现,但家常菜和家乡风味也具有独特的魅力,长久不褪色的人们不会忘记。
豆腐盒是博山人除夕晚餐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 不仅因为它的外观和美味,以及肉菜的合理搭配,更重要的是因为“豆腐”与“豆腐”谐音,有好兆头。 而且,豆腐盒里的馅料既有蘑菇、木耳等山地美食,也有海米、虾等海鲜,可以说是兼具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
除夕饭吃的豆腐盒也叫“开福吃福子”,寓意全家人吃完饭后“福气”。 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测试小舌头,猜猜他们的豆腐盒里有多少馅料。
博山豆腐盒,2024年1月被博山区人民宣布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9月10日,博山豆腐盒被评为山东十大经典菜品之一。
在评价一个地方的饮食时,最好去三个地方:当地人的家,大街小巷的摊位,满是顾客和朋友的餐馆。 博山和其他地方最大的区别是,家里、摊位和餐厅的饭菜基本一样,也就是说,餐厅里的饭菜一般都是家庭烹制的,普通家庭的饭菜也可以在大宴上上端上来,不得不说是博山饮食的一大特色。 豆腐盒就是这样一道菜。
我认识了这个世界,我仍然怜悯那些草和树。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风雨飘摇的豆腐盒。 这道不寻常的博山菜,在高处深处,它看到了大场面,不仅赢得了乾隆主的嘉奖,还去了人民大会堂的国宴。 不过,这道菜不是高档菜,普通人也能做到。 它不仅可以是晴天雪地,还可以下到日巴人那里,不仅可以爬上寺庙的高度,还可以远离江湖。 小盒子里有大宇宙,这道菜也象征着一代代博山人艰苦奋斗、包容的精神,源远流深长,代代相传。
*图片由博山溪临居提供,**由徐创国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