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电子怀孕”。
那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一群年轻人突然在社交网络上正式宣布“怀孕”,甚至还附上了更多细节:
我意外怀孕了,没想到渣男跑了,而且我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所以我决定去找父亲,留下儿子。 ”
来源:小红书
然后继续粘贴各种财务账单:验孕30元、叶酸25元、产前检查300元、孕期书140元、补品60元、绥靖娃娃25元。
看起来还不错,但仔细看会发现一些端倪:小区里可以免费收集叶酸,里面的很多量都是错的,而且设置一个怀孕档案要少花一千块钱。
养育婴儿成本统计表
原来,这完全是“**女孩在装孕,但实际上,她是在通过电子怀孕的剧情攒钱。
假怀孕,真存钱,每天支付电子怀孕的费用,相应的金额存入一张只进不出的卡。
最先想到这种省钱方式的女孩小丁,也在网上晒出了剧情,每天分享,广大网友纷纷加入,成为“剧情玩家”,继小丁“叶酸售价30元,玩家请到你的账号+30元”之后。
来源:小红书
好像是这样,我们天天感叹存不了钱,可是看到朋友圈里的亲戚生了二胎,换了大一点的房子,大家都是打工仔,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钱买房。
真的是老话说得好:“攒不下钱,那就试着养个孩子”,但这些年轻人却选择了“网络养孩子”。
假怀孕真省钱
玩游戏赚钱
一开始,网友们看到这些假冒怀孕官宣的帖子,就会觉得为了省这么多钱,不用这么拼劲。
但很快他们都开始动起来,从提问、理解到加入,“虚拟孕省法”太好了,那些详尽的教程让人感觉仿佛真的跟着云去体验了怀孕40周的全过程。
来源:小红书
再穷也不能营养差,再辛苦也不能为孩子苦“,带着这样的信念玩游戏,母爱的光辉,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省钱的动力。
起初,女孩小丁想写这样的剧情,因为小时候,父母总是说,“我们花了多少钱养你”,她不服气,“你能有多少钱?我长大后会养一只。
果然,养育一个孩子真的很贵。
小丁不是天天落地po剧情,因为“默默地攒钱容易中途放弃,毕竟攒钱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好玩,坚持下去也不容易,但有了这个剧情,就该攒钱了,别忘了,不然就死了。 而且剧情是我自己加的,有钱又节俭,省钱的压力没那么大。
来源:长江云报
的确,当省钱成为一种游戏时,这种刺激机制会促使人们更容易坚持下去。
如果怀孕时真的没有代入感,没关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案。
网友的智慧真的可以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现在网络上的“云孕”沉浸式剧本不止一个
有的选择为自己为难,从“云孕”到“云宝宝”,挖掘出自己对素未谋面的孩子的真实感受。
有的人养不了宝宝,养猫也没关系,每天在网上吸猫,是时候交点真金白银了**,做个虚拟铲子官,不要每天改成一变的做猫饭的方式,不要太开心。
来源:小红书
有的人选择“年轻时重新养自己”,每天为自己吃年轻时的美味佳肴,满足过去想不到的所有美味佳肴,一想到就开心。
来源:小红书
同样,还有“小时候养育母亲”。
这个女孩不想让妈妈像小时候那样受苦,她想回到妈妈的童年,“妈妈会被我守护着”。 哦,我的上帝,它写得如此感人。
来源:小红书
想要放松的朋友可以选择“装钓省钱”,幻想每天摸鱼吃各种零食,并不比吃饭和广播更上瘾。
来源:小红书
或者“爱上一个高尚的男人”,谁懂得富婆的幸福。
如果你不喜欢高尚的男人,也可以“爱上许光汉”,反正都是梦,没有梦那么大,要天天和男神一起朝气蓬勃,玩得开心。
来源:小红书
更何况,想象一下,他的灵魂穿着《甄嬛传》,假装是甄嬛省钱。
来源:小红书
如果你认为我们负担不起甄嬛这样的大家庭,你可以假装你是安玲蓉,她家境贫寒,但她有一种软弱无奈的倔强,这一次,安玲蓉不再以别人的NPC身份生活。
来源:小红书
还有哈利波特剧本、末日生存剧本、女明星储备剧本、继承庄园剧本。
一起做多个剧情是可以的
有的不假装,直接是写实的“假养老储蓄剧本”,专注于对养老成本的第一次沉浸式体验,并采取预防措施。
“假装省钱”的背后,是年轻人储蓄热情高涨。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刚教授在接受长江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看似游戏般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年轻人生活态度的改变,经济观念的改变,一方面通过模拟体验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成长自己。 滑稽的背后,是年轻人的觉醒。 ”
事实上,近几年热搜频频出现与存钱相关的话题,“30岁存10万元意味着什么”、“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最近又火上了“年底存钱是不是太晚了”......
来源:新浪微博
这表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并希望通过一些模因来消除他们的焦虑,同时创造新的方法来正面应对。
有一个豆瓣群叫“心碎疯狂省钱群”,其中有60万人一起存钱。
来源:豆瓣集团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过“活得像个老人”的经历;有的挑战自己,花300元30天;有些人为了省钱而分享杂货店购物**。
自 2014 年的最后一天以来,我最喜欢的年轻女士一直在分享她的积蓄和开支,目的是回答标题中的灵魂折磨问题,“如果我突然失业,我还能舒适地生活多久?”
来源:豆瓣集团
这群人没有争吵和眼泪,没有愤怒的责骂和争吵,只有相互鼓励,美丽和美丽,攒钱过一种生活方式。
只访问B1B2的年轻人
在超市玩定向越野
今年的网友们都照顾好省钱了,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没关系,网友们会出手,前段时间,“年轻人去商场才去b1b2”在热搜上炸开,毕竟年轻人需要的b1b2层已经四舍五入了。
以前被看作是繁荣商铺的楼层早已无人看管,于是那些店铺品牌决定跟着迁移,**有**,品牌就走**,直到B1B2楼层也开始“难找”。
来源:新浪微博
但第一笔金额只是表面数据,品牌主动下沉是没有用的,因为内在原因就是这一代年轻人的购物模式是“只买不买”。
有一个新术语叫做“指点购物”。
出地铁直接穿过负二楼,温度适宜,**一杯9杯9杯奶茶;
看看杂货店里有什么新东西,猜猜发生了什么,不要买;
去家居卖场复习沙发的质感,猜**,别买了;
去服装店摸一下**衣服,挑剔**离谱,不要买;
去盲盒店评论你最喜欢的角色,吐槽设计细节,不要买;
或者去尝试新产品,为名创优品尝试全妆,在苹果商店玩原型,然后在不同的购物中心再次经历上述过程。
来源:新浪微博
只是一个把街改成商场的流浪汉,只逛不买,专注于一个陪伴,只跑到b1b2,年轻人相当地下。
现在光是“商场散步”已经过时了,年轻人已经开发出了花哨又耗时的陪伴游戏,这些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幼稚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恰到好处。
简单的模式是“猜多少钱”,文艺复兴将古老的综艺节目《超市赢家》搬上了现实。
综艺节目《超市赢家》猜谜大赛
高级模式是“人人来找茬”,又称“寻宝”。
玩法是和几个伙伴一起去大卖场,用手机拍下某款产品的一部分,然后交换**,开始忙碌的寻宝之旅。
来源:小红书
规则很简单,你就可以开始了,你会为游戏付费,你不需要花你的钱包和眼睛。
因为很快就会有一个体积之王发挥他的想象力,从常规模型跳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拍摄角度。
然后有的侦探学会了“不找题主,找环境参照物”的定向思维。
然后反侦察兵们开始争夺参考对象的射击技巧,总之,一步一步的难度,去超市很无聊,时间不够。
超市大战“棘手的摄影:这样玩,对吧?
后来大家都有了800颗心,实在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只能在各种提示下互相放水,顺利通关。
我觉得“超市大战”太抢眼了,没关系,可以做个“高端版的房子”。
就是大家互相打开实时共享地图,然后依靠地图识别方向,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在不同的楼层抓人。 这难道不是《霍格沃茨生活点地图》的真人版吗,对于看不懂地图的路白痴来说,很难。
来源:B站@真的风车车
游戏可以变得越来越幼稚,而玩家会变得越来越先进。
这一代年轻人不仅不买东西,还走出了出风格购物的档次,他们用实际行动说,购物好玩,最重要的是,消费只是浮云。
毕竟,现在的关键词不是消费主义,而是“逆向消费”。
老派的国产产品在华西子翻车后突然走红,毕竟数量大又便宜,而且贴心,不会哆嗦“79元**贵”。
来源:小红书
百万网友开始教买国产的叔叔阿姨们学习直播间。
来源:新浪微博
他们开始购买即将到期的羊毛,在您看来,这是一种即将到期的产品,在我看来,它是有 1% 折扣的宝藏。
来源:豆瓣集团
00后得意分享小红书的“开门经济”,娴熟玩弄闲鱼二手,一应俱全。
一代人囤积一代人的破烂,破烂被重建为美。
来源:新浪微博
曾经没有什么是一袋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买两袋;现在在袋子的尽头是 Michelle Ice City 包。
小红书问:袋子的底是什么
这一年,时尚界还是想喘口气,努力打拼,多巴胺穿什么,美拉德穿什么,老钱穿什么。 全世界都想指明方向。
这环网友们决定彻底放松,不再装模作样,直接穿上了“没钱款式的装束”,又名“老穷款式没钱”,不用付钱,就可以追上来,大声宣布,我没有钱。
来源:厚浪研究院
甚至旅游业也开始了逆向旅游。
旅游目的地从那些人群的热门景点中解放出来,去三四线小城市吃喝玩乐,而淄博就是这次逆向游的大赢家。
来源:新浪微博
还是大学生特军旅游,咱们就不舒服了,就去量,反正时间就这么多了,一周玩遍吴越,你就说性价比不高。
来源:互联网
总之,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决定降低他们的欲望。
不再崇拜“占有”,不再渴望“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身份是自己赋予的。
相聚是缘分,乐趣为王,玩完就应该拥有。
物质倦怠之后
新节俭的复兴
“扒门一代”、“逆向旅游”、“只买不买”、“没钱风”、“出门,身份是自己给的”、“精神状态玩我”......青年文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流行语,都说明了这一代年轻人对主流社会标准的拒绝。
来源:新浪微博
过去我们生活在一个身份社会,我们享受着什么样的阶级身份,相应的衣食住行物品,不允许贵族和平民蚕食,所以当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浪潮来袭时,出现了公民、中产阶级等新生力量, 这是一种叛逆。
于是人类来到消费社会,我们通过消费什么样的商品来定义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人,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一切都在欣欣向荣,充满了粉红色的泡泡,仿佛消费是幸福的答案。
消费主义万岁”。
但是,当短暂的快乐过去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倦怠。
因为资本扩张的运行逻辑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效率第一,人不是世界的主体,而是流水线的一部分,人被异化成一串数据工作者,购买力,消费在世界上。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提到,“不合格的消费者因为无法参与经济循环而失去了生存的社会价值”,如果他们不消费,他们就会成为新的穷人、不道德的、对社会无价的人。
这种状态被韩彬哲称为“倦怠社会”,其特点是过度劳累、过度消费、主动社交、过度疲劳
看似我们拥有一切,但我们失去了最基本的东西,世界。 世界已经失去了语言和声音。 在交流的喧嚣中,寂静消失了。 商品的积累和普及填补了所有的空白。 商品主宰着天空和地面。
上帝和来世不复存在,世界失去了它的神性,它的崇高属性,生命被简化为工作和消费。 我们自己被商品化,自我剥削,自我攻击,最后被杀死。
在各种标准之中,在各种蔑视的枷锁中,在通往王者的所有道路的窒息中,人们感到,在狂喜的泡沫之下,有虚无,有大馅饼,有跟风的无聊循环,世界的本质是重复者。
因此,为了逃避倦怠,逃避既定标准,年轻人创造了一种文化潮流,以对抗消费为己任。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一个词被多次提及,那就是“新节俭”。
中山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王宁认为,在消费社会的逻辑下,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对青年友好的社会和不友好的社会。 在不友好的社会中,年轻人倾向于从事更多的亚文化消费。
羊毛,特种部队旅游,防脱节,破烂改造。 可以看作是年轻人的一种叛逆亚文化,他们并不节俭,而是在社会结构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
“新节俭”的概念很像日本学者山崎正和在《灵活个人主义的诞生》中所说的那样,消费应该是作为表面目的的商品消费和再生,而实际上追求的是把时间花得尽足。
来源:Top Beauty
日本率先进入生产过剩、老龄化、低物质主义时代,另一位日本社会学家詹三浦研究了日本的消费史,总结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模仿西方消费模式;二是家庭单位的大宗消费;三是物质过剩的高度消费社会时代,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和品牌化;第四,它变为强调共享,没有标志,并注重公共社会利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或许我们也处在这样的态度转变之中,我不觉得担心:“这一代年轻人不消费,但我能做什么呢?”
其实还不错,至少比以前好了,过去兜售“精致生活方式”的背后总有一种管教。
现在那些花哨的名词和疯狂的精神状态日新月异,没有正确的形状,都是歪歪扭扭的,但至少它们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词语。
这是年轻人自己的声音,不管他们有多疯狂,他们其实都是在安慰你,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开自己,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