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动投案是“可疑外表”还是“犯罪嫌疑”?
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其他证据,则其自愿供述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具有决定性的实质性意义,仅因外貌可疑而接受讯问、教育的,应当认定为自愿投案;如果有关部门在供述时或者供述后发现其身上、随身物品、车辆等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即使不供述,有关部门仍能掌握犯罪证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供述对认定犯罪嫌疑人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一般不能认定为自愿自首。关键是看司法机关能否依靠现有证据特别是客观证据,将行为人与具体案件建立直接、明确、密切的联系。 根据当时的证据,犯罪人犯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以至于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 如果能够建立这种联系,则行为人是犯罪嫌疑人;这种联系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主要是依靠经验和直觉,相信犯罪者很有可能犯罪,犯罪者是“可疑的”,同时,有必要检查案件发生时的记录形式。
上述情况在毒品犯罪案件中较为常见。 例如,公安机关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人心慌意乱、可疑,然后对其进行讯问,该人供述了运输毒品犯罪的事实,公安人员随后将他所携带的行李箱中的毒品扣押。 当然,如果与犯罪有关的物品很难通过正常的工作方法发现,例如,当一个人在运送毒品时,他发现前方500米处有一个检查站,即毒品被埋在路边,该人因为惊慌失措的表情在检查站被审问, 即他供述了犯罪事实,并带领公安人员找到了埋藏的毒品,此时,自愿供述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具有实质性意义,对于其他类似案件,可以认定为自愿投案自首。主要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自首立功办理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犯罪行为没有被司法机关发现,只是因为可疑行为,才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讯问或者教育,然后自愿供认不讳。 .这应该被视为自愿投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自首立功工作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一.犯罪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现,仅因可疑而接受讯问、教育的,应当视为自愿投案,但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现其身上有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携带的物品、驾驶的车辆的, 以此类推,不能认定为自愿自首。
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出庭的形式一般表现在侦查机关出具的办案流程中,通常是认定自愿投案的主要证据,但往往用“工作发现”等含糊不清的词语和短语来概括,出庭方式的审查应与立案受理相结合。 立案决定书、“110”警方记录、查封物品清单等案件证明,以及讯问通知书、继续讯问通知书、传票、拘留证等司法文书的制作时间、讯问笔录、继续讯问笔录的时间、内容等,以案件情节证明来判断。一般可分为:
1)没有被害人记录或者有关案件报告,行为人经讯问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可疑的自首类型。
也就是说,司法人员没有接到被害人报案等线索(往往通过受理立案登记、立案决定书、“110”报案记录等反映在案卷中),在日常巡视中发现可疑人员,无论是因为嫌疑人的表情(见民警后跑着还是语无伦次), 衣着特征(如身上有血迹或破损)、携带可疑物品(如有明显撬痕的车辆、多个***等法律不禁止公民拥有但有待进一步确认是否合法持有的物品)等,对此类怀疑作出合理解释, 被讯问人在讯问中自愿供述自己罪行的,一般应当认定为自愿投案自首。在这种情况下,被讯问的人不知道他的罪行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在司法当局手中。 即使侦查机关已经根据当时的某些线索确认了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或者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没有立即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利用讯问笔录确定供述,也应当视为一般讯问。 公安机关此时可能发现被询问人的事实尚未掌握,如实供述并愿意接受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的,一般应当认定为自首。
2)采取强制措施不及时的,以讯问笔录是否供述为自愿投案自首的认定标准。
实践中,存在侦查人员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形,但由于强制措施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证据要求,当场发现犯罪嫌疑时,请示、先适用普通讯问措施往往为时已晚。 此时,如果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且如实供述反映在讯问笔录中而不是讯问笔录中,可以认定为自愿投案自首。 但是,不能仅凭笔录名称来判断笔录的性质,而应以侦查人员询问的内容为依据,核实是讯问还是讯问。 这是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要求其陈述有罪或者无罪辩护的情况,然后再向他发问。 如果侦查人员通过讯问获得被讯问人有罪的供述或者自证其罪的证据,并要求被讯问人是否有过犯罪行为,那么这种讯问就是讯问,从这一刻起,被讯问人的法律身份就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即使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也不能认定为自愿投案自首,因为他没有主动要求。
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的供述,从而明确了犯罪方向,也表明犯罪嫌疑人愿意向国家机关移案审判,与犯罪嫌疑人在被查追过程中自愿投案自首的情况相比,符合建立自愿投案自首制度的目的, 在司法资源上无疑更经济,没有逃跑情形也更能体现犯罪嫌疑人自愿移交国家审判,后者仍可认定为自愿投案,从而视为自愿投案。因此,确立是否存在“可疑表象”的正式标准,扩大自愿投案的认定范围,无疑更为具有实质性意义。
(三)在尚未采取或者尚未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司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讯问,但为了规避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期限的规定,这种讯问仅被描述为询问或一般调查, 从而摆脱《刑事诉讼法》相关时限的束缚。被讯问人如实供述的,应当视为自愿投案自首,这也是对变相剥夺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