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鱼厅的老板,专业读者。
从今年开始,我就走上了自由创业之路,最大的变化其实是驱动力的变化。
以前我上班,几点上班,几点下班,都是固定的,只要想在公司努力工作,就只能听从公司的安排。
换句话说,当你去工作时,是外力驱使你采取行动。
但是自由职业之后,没有人强迫你,一切都只能靠自制力,工作在**上,如果你不去做,没有人关心你,这需要自我驱动。
如何解决自制力,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
我学会了习各种时间管理技巧和各种计划目标的方法,其中一些工作了一段时间,而另一些只会让我更加焦虑。
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有时你习方法学得越多,你就越不想采取行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想法,有时是为了解决问题,当方法不起作用时,很可能是认知出了问题。
当时间管理方法不起作用时,你不需要一直寻找伟大的时间管理方法,几年前我就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直到我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弄清楚。
这本书是去年刚出版的新书《四千周》,目前豆瓣评分7分9、未来肯定会涨到80 以上,本书中的思想特别有力。
因为这个想法会带你去看目的,而方法会帮助你解决如何到达那里的问题。
本书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了时间的问题,为什么我说时间概念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
我在这里讲一个案例:
比如你去坐地铁的时候,难免会被人多的时候踩到,你可以观察一下,什么样的人最喜欢在乎呢?
平时不上班无事的人,你踩着阿姨的脚,她能给你倒数10分钟,反之,如果你是急着上班的专业人士,大家最多只能说一句“对不起”,事情就过去了。
这里有什么区别?
除了思想开放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类人对时间的关注程度不同。
如果你意识到你的时间很宝贵,你就会主动避免消耗,好好利用它。
你看,只要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处理时间的方式就会改变。
除了时间本身的价值,可以帮助你提高时间管理技能,还有本书所传达的概念,时间的有限性。
当某样东西有限的时候,当你用得少一点的时候,人们也会变得精于算计,有节点的东西是有限的,上班迟到了,飞机马上就要飞了,假期就要结束了,等等。
这些有限性会引发一种紧迫感。
本书的主题是解释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常识,而且更直观。
书名是《四千周》,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活到80岁,你的寿命也不过是4000周。
你看,光是算一算,感觉就完全不同了,今年我是32岁到80岁,50年还是感觉很多,但当我真正把它改成周时,就是2000周。
突然之间,我觉得时间很紧,所以我的时间管理,转变来自两件事:
1.实现时间的价值。
2.感受时间的紧迫性。
有了这两个认识,我就不需要做太多的时间管理了,我会在6点起床去跑步,回来吃早餐,然后主动去上班。
每次出去玩,我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平时我跟他们说,一般的事情,他们不叫我。
比如一个亲戚想出去叫我开车送他走,我宁愿自己出去叫他滴滴,因为我一天的费用是1000块钱,他出去叫我送,本来是省点钱,可是我亏大了。
另外,我意识到我迟早不会有有效的人生体验,最多30多年,60岁以后,我不能做很多事情,只能在养老院花钱。
所以我想趁年轻的时候赚更多的钱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想之后,每天都会精力充沛。
所以我的效率来自这两个认知变化,而不是我目前的时间管理方法。
如果不扭转观念,无论时间管理方法多么好,它们都不会奏效。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一年四季都很忙,但回首往事,却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的焦虑中,或者对过去感到后悔,那么这本书或许能帮助你改变人生。
《4000周》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想要改变,需要的不是时间管理方法,而是时间观。
所以,还有一个比管理你的时间更大的问题:你打算用你的时间做什么?
时间的“观”不同,“方法”自然会不同。
这句话就是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的原因。
以下是需要重新审视的三个时间概念。
时间的第一个概念是“现在”。
我们常说要活在当下,但其实真正活在当下的人却很少。
大多数人都活在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想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有多少是真正为现在而做的,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将来得到一些东西而这样做的。
比如现在努力工作赚钱,以后买房,现在努力学习,以后换工作。
在生活中,把现在的时间变成未来的筹码是很常见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以后我有钱了,以后怎么等我有空,怎么等我自由了,结果又是什么?
我们花时间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最终我们变老了,我们曾经说过的“后来”仍然没有出现。
时间的第二个概念是“闲暇”。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现在说闲暇,就不仅仅是闲暇了。
相反,我觉得我工作太辛苦了,我必须好好休息一下,然后回来继续滚动。
这种有任务的闲暇其实是很辛苦的,因为你不能真正放松,反而变成了一种任务。
本来,出去玩玩很有趣,但这种有目的的休闲方式却变了,玩的时候,要拍电影,重要镜头要记录下来,朋友圈要美化,最后要剪辑成片。
好的娱乐和休闲都变成了真人秀,作者说要克制自己,不要把每一个闲暇时间都花在“个人提升”这样的目标上。
时间的第三个概念是“注意力”。
用一句话来概括,注意力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你的生活。
我特别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关于注意力是否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其目的是做更多的事情,一直存在争论。
我不想争论注意力是否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你意识到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生活,你就会主动控制你注意力的使用。
比如我从来没看过各种新闻八卦,那如果我知道了怎么办,吃着各种反转的瓜,最后浪费的就是我的命。
我们为什么分心?
平时做事,经常抱怨会分心,于是就去找各种**方法,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那就是提前看到底,而不是手段和方法。
分心是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分心呢?不分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分心?
一旦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你就不需要那么多方法自己解决它们了。
这本书分享,为什么人们会分心?
我们的分心和专注只是一个小问题,核心原因就是逃避。
我觉得说得太好了。
你不想做眼前的事情,所以你去寻找各种你可以做的事情来逃避,离开一段时间,一旦你找到它,你就会分心。
这个解释太厉害了,很常见的案例,就是玩游戏,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因为玩游戏而分心,都是在看书的时候分心。
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不想读书,而是想找点别的东西逃避一段时间。
可能是无聊,可能是无聊,也可能是痛苦。 我们很容易分心,因为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借口来摆脱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借口可能是周围人的打扰,也可能是微信消息的推送,也可能是忍不住打开手机。
有时候,当我写一篇文章,不知道该写什么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在朋友圈里滚动一会儿,这可以让我暂时摆脱无法写作的焦虑。
带着紧迫感和时间价值感,你如何充分利用它?
最后,我想分享两个关于时间管理的想法。
1. 如何设置事物的优先级?
这本书讲述了沃伦·巴菲特的故事,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方法是,首先列出你想在生活中实现的25件事,然后安排时间按重要性顺序处理前五件事。
剩下的20件事呢?
您是否继续优化重要订单?
沃伦·巴菲特回答说:相反,这些是你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的事情。
因为这些目标不够重要,不足以构成你生活的核心,但它们足够强大,足以阻止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因此,时间管理大师不会无所不能,而是会无视和抵制。
我对此有特别的理解,之前有同学问过我,如何坚持一天1000天?
我的回答是,除了上班,我什么都没做。
我只保证每天完成日班,其他什么都不保证,我每天只做一件事,做得不好就是问题,做好也没关系。
这背后有两个逻辑:
首先,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们。
第二,你要敢于面对时间的有限,这样你才能放下幻想,安心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我经常和同学分享,说:有一点收获就好了,不要期望太多。
认识到时间是有限的是最关键的改变,因为即使你的工作效率更高,你也会用比你真正重新思考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来填满你的时间。
2.学会耐心。
今天,我从朋友那里听说,学生只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然后需要不断提醒他们,把分散的注意力拉回来。
大人也一样,习要及时反馈信息,有时发微信,对方看不到回复,心里很着急。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竞争性的事情都需要耐心,其实专注也是一种耐心,你有耐心慢慢去关注事情本身,才能慢慢开始专注进入心流状态。
你如何找回耐心?
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慢慢来”,当你不着急时,耐心就会出现。
比如说到跑步,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只要能每天下楼走一圈,慢跑也没关系,重点是开始跑,一直跑。
这是关于对跑步变化有耐心,我每天可以跑 5 公里,但我不会一下子把自己全部耗尽,而是节省一点能量。
这样会给我一种掌控感,我还有多余的精力,我不会怕困难,也不会觉得每天跑步都那么辛苦。
如果你想培养耐心,你必须克服贪婪,不问它有多好就跑,不死记硬背地阅读,不寻求立即成为热门。
这样可以避免做事的不耐烦和焦虑,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玉堂师父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