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业,招商银行以其独特的管理风格和严格的薪酬机制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据南方报道,12月28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关于监事会决议的公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招商银行2024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权回扣的议案》。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一个行业趋势。 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早在2024年,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共收回员工绩效薪酬2876人,累计金额5824万元。 这一决定并非没有道理,而是源于银行既定的工资递延和绩效薪酬追索回拨机制。 这是根据监管要求和运营管理需要而建立的相关机制,旨在降低各种运营和管理风险。
这一机制不仅适用于招商银行,许多银行都建立了基于绩效的年薪递延支付或绩效制。 如渤海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为370人追回绩效工资1760万元,每人追回约4元76万元;九江银行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履约追索权扣除总额为163万元。 这些数据揭示了银行业严格的绩效薪酬管理方法。
事实上,一些银行多年来一直在求助于业绩。 例如,在2024年和2024年的财报中,提到了绩效薪酬的追索权追回机制,但很简短,2024年首次披露了具体金额。 在六大国有银行中,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了绩效工资年度递延支付制度,其他五家银行表示建立了绩效工资递延支付和追索权回拨制度。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均建立了业绩补偿延期付款和追索权追回机制。
这一制度的实施源于财政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分配和问责、工资追缴的递延支付机制,绩效工资追索和追回的规定适用于离职人员或退休人员。 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在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的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基本工资一般不高于工资总额的35%,绩效工资按照所负责业务的经营收入和风险的阶段性考核递延支付。 递延40%以上的绩效工资,递延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也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关注。 有人认为,这是银行对员工的合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意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员工权益的侵犯,应加强对银行薪酬管理的监管。
无论如何,招商银行逆向薪酬风暴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一直是核心,补偿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银行业的稳健发展。
在招商银行逆向薪酬风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业的严谨和决心,也看到了一个行业的挑战和未来。 让我们希望银行业能够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中信息均在网络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