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12月7日,学校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代表大会在曾贤子大讲堂召开。 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北京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亮出席并讲话,校长孙启新作学校工作汇报,常务副书记张东军作第四次教育代表大会和工会工作报告。 北京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张扬,学校领导钱学军、辛贤、单继国、林万龙、杜太生、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 党委副书记李培京主持开幕式。
钟登华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大会的各级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教育大会工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和党始终关心工人阶级,高度重视党的劳工运动和工会工作。 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发展,就党的劳工运动和工会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谋划和推进工会改革,为做好工会工作的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
钟登华强调,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是学校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校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给我校科技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校师生积极践行“强国强农第一、强农先行、 农业先锋“,努力推进”8项推进行动“和”2个乘数计划“,召开本次会议贯彻落实《习》深入学习,对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国总工会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希望全体代表切实提高政治地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职责,认真审阅报告,积极建言献策,把这次大会办成一次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大会。 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职工团结一致,为新时代贡献力量艰苦奋斗,谱写新篇章,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创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为建设强国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亮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指出,中国农业大学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融入大局,凝心聚力,服务发展,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良强调,学习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总工会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会制度的首要政治任务。 他对学校新一届工会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习精神,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更加坚决捍卫“两建”,坚决实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指导,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讲话,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三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任务,团结动员广大师资力量,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四是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切实增强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职工办好、办实、办难五是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的领导、组织、影响和服务水平。
孙启新作了题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报告。 孙启新指出,过去的六年是学校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六年,是学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六年,是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六年。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解决了多年来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完成了一些关系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事项,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六年是学校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六年。 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农学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前列,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圆满成功,新一轮“双一流”中期进展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过去的六年是学校发展的重大突破。 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获得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唯一特等奖充分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主力军作用,牵头和参与建设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联合成立世界顶尖农业大学联盟(A5联盟),开创国际发展新领域,让国际学术界和政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历史性地解决了烟台研究院的发展难题,占地870亩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正式获批。 过去的六年,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校在人才强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专任教师2000余人,师资队伍3000余人,历史性地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特别是青年教师严重断层的问题办学资源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5个产业研究院,不断加大与地方企业和企业的合作。
孙启新在报告中全面系统回顾总结了学校六年来发展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 近六年来,学校主要开展了14项工作一是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党史教育、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习、新时代学习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 接受两轮检查,召开党的四次代表大会并确定新的“三步走”战略,谋划学校“十四五”规划布局,实施“5+1”工程和“8+2”行动计划,持续加强职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二是高质量完成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 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提升程度等3个总体条件、9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均在一级,10项重大建设改革任务,84项建设目标达成,9个一流学科全部通过专家评审。 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 三是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开办了《农读教育十讲》主编的《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成立体育教学部和美育教学中心,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事业开展“15+1”课堂改革试点工作;修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5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名单,新增本科专业15个,新增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科学院为代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显著,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树立了典范、树立了典范担任新型农业科普组组长单位,高质量推进全国新型农业科普建设。 “互联网+”、“挑战杯”等系列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共颁发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4663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本科生素质由45人提高到38人,入选人数超过2000人,实现“连续10次增长”。 四是人才强校工程成为“5+1”工程“最亮”工程。启动实施“315人才引进工程”项目,专任教师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师资队伍突破3000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2115人才发展培养扶持计划”实施,70%以上的入选人才没有“帽子”,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人才贡献率持续提升,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扶持和保障以及人才的引进加快青年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博士后“倍增行动”项目,在农林高校“博信计划”中名列前茅新华社就深化考核改革、构建合理人才晋升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度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科学考核充分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考核达标率逐年提高。 五是激发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规划,召开科技创新大会,落实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发表玉米、小麦、公共卫生等领域CNS**文章9篇,实现《细胞》《自然》《科学》全覆盖,荣获国家科技奖20项, 并首次实现三项大奖的大满贯。沈建忠、陈世岩院士、李道良、赖金生、杨宁教授等团队,以及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小麦研究中心,为克服农业“卡脖子”技术提供农业解决方案康绍忠院士、李宝国院士、李骥院士、段长青院士团队推动粮食落地,耕地保护利用成效显著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等智库,先后提交政策研究报告200余份,承担研究任务130余项。 第六,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根本使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将全力以赴支持云南省振康县发展,助力镇康县顺利脱贫攻坚。 李晓云教授、张福锁院士、杨宁教授先后获得全国扶贫奖创新奖,农学院荣获“全国扶贫先进集体奖”,李晓云教授荣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滨江典范”被扶贫办领导评为“中国扶贫案例”在云南省,支持3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联合42所高校成立“全国乡村振兴大学联盟”,全面参与乡村振兴221个教授工作站,500名专任教师,100多名科技通讯员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五连涨”,领跑全国涉农高校。 第七,坚持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更广阔视野,把国际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将探索全球发展的新领域,为全球减贫、南南合作和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李晓云教授团队“小科技大收获”和“小豆大营养”项目荣获联合国南南合作三方合作最佳案例奖,范胜根教授团队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与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推动世界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发起并建立了具有农业学科特色的世界顶尖高校联盟平台(A5联盟)和“一带一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平台,成为推动教育合作、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被誉为世界农业三大盛会之一,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八是大力拓展办学资源,优质服务区域发展。 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历史性地解决了烟台研究院的发展难题,抓住了机遇、拓土的决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港,全面进入规划建设阶段成立5个产业研究院,牵头参与海南省健康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有效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问题与10个省、市、自治区签署近50项合作协议,全面深化区域战略合作持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大北农集团捐赠18亿元支持杨胜楼建设,1亿元捐赠拼多多集团项目。 九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图书馆、新植保楼、科学楼、扬生楼、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启动,改善学校基础条件建设安全、便捷、智慧、温馨的校园,持续提升民生和服务水平。 第十,坚持把改革作为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研评价、人才评价等方面实施了80多项改革措施。 十一是要继续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和报效国家重大战略建言献策不断加强对教大提案的处理,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十二是延续百年文化血脉,坚持传承和发扬农业大学精神作为发展的精神动力。 组织编纂《年子再孜》《玉茹城》《初心强》等优秀书籍,展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的突出贡献和精神风采中宣部把扎根衢州46年报效农村的师生先进事迹确定为最重要的宣传模范,学校师生倍受鼓舞和激动。 十三是应对多轮新冠疫情冲击,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放在首位。 累计投入4200余元完成疫苗接种579万人次,核酸检测25万余次,进出校园462万人次,车辆225万余辆次,志愿服务时数7706小时14小时50000小时,送餐27万余份,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确保学校顺利运转。 十四条 为营造廉洁正校园生态而不懈努力,推动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校办企业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孙启新说,不难知道发生了什么。 六年来,面对三年疫情防控、烟台研究院“死结”、涿州农场“困难重重”、青年人才严重断层线、办学资源严重短缺以及一系列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困难和挑战,经过不懈奋斗,学校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而每一项成绩,都是师生们的辛勤付出。学校的发展为今后深化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要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办学、执政的全过程二要抓住发展机遇,勇于攻坚克难三是服务国家燃眉之急,培育办学优势四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以改革的勇气推动落实五要勇于担当,培养攻坚精神;六是坚持人民至上,紧密团结师生。
孙启新指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习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关于农业、教育、人才、科技的重要论述,必须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的教育、人才和农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全员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助力强国建设工程、“人才强校”提质增效工程、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工程、拓展办学资源等八大方面取得突破。 高质量合作交流工程、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工程。他表示,六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为过去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张东军作了教育大会工会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六年来,在上级工会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代表大会和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函精神, 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以中心为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建设而奋斗。具有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推动学校全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第四次教学代表大会和职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报告还对教育大会和工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党委副书记李培京主持开幕式。
会上,与会人员还审议了学校《财务工作报告》、《第四次教育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校务公开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第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第四届工会经费财务工作报告》、《2017-2024年度职工福利费使用情况报告》等。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7所姊妹大学向大会发来贺电和信函。 学校教育代表大会代表、工会会员代表、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代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00余名特邀代表和无表决权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记者:欧阳永志,江萍萍.
摄影:欧阳永志。
编辑:李洋。
责任编辑:吴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