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origin of the superior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y of zirconium nitride in alkaline media
作者:李昊教授团队(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WPI-AIMR)。
在氢燃料电池应用中,寻找非一流催化剂作为氧还原反应(ORR)材料是近二十年来长期的研究热点。 2024年,日本东北大学李昊教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in the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y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 surface”的理论研究成果。
通过理论建模发现,氧化物的ORR存在两大瓶颈:1)大多数氧化物在ORR电位和相应的覆盖下只能吸附金属顶点的活性氧,形成弱金属-O键,使得O-O键的活化困难2)由于活性氧在金属顶点的吸附,其吸附引起的偶极矩较大,使其在酸性条件下吸附O和活化O-O键的能力较弱。
该理论工作与以往大多数氧化物-orr文献的结论高度一致如:加州理工学院约翰·Gregoire课题组通过高通量实验测试了近7800组不同氧化物的基本ORR性能,发现大多数氧化物的活性与***PT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有趣的是,与氧化物不同,一些金属X化合物(例如氮化物)在碱性ORR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例如,2024年,中国科学院的一个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Zirconium Nitride Catalysts Surexceed Platinum for Oxygen Reduction”的开创性实验工作,发现ZRN是一种在碱性ORRs上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的催化剂。 这项工作开辟了金属氮化物在碱性ORR上的可能性。
结果简介
最近日本东北大学李浩教授团队结合电催化表面状态分析、DFT计算和电场-PH耦合下的微观动力学建模,成功推导了ZRN等金属氮化物在碱性ORR条件下的催化活性火山模型,并解释了ZRN在碱性ORR条件下的活性成因。 工作的核心如下:1)Zrn表面在ORR电位下自氧化,从而被Ho覆盖(图1)(这种现象也与之前催化后的一些实验表征一致);2)由于ORR反应物会被“埋藏”在HO基团中,其吸附能力和吸附引起的偶极矩会明显降低,这将有利于ORR的发生(图2A-B)。
最后,通过pH-电场耦合的微观动力学建模,发现Zrn在碱性条件下的活性达到了理论最大值(图2c)。 仿真电流密度曲线的趋势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图2d)。 这项工作说明了在分析活性之前通过表面Pourbaix相图等方法分析电化学表面状态的重要性。
作者发现,尽管金属氮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具有相对接近的初始表面结构,但氮化物在ORR电位下的自氧化使一些氮化物在碱性条件下成为一类优良的ORR催化剂,因为氮化物往往具有更高的表面反应性。 这也表明,一些金属氮化物可能比氧化物具有更好的ORR应用。
图1对ZRN表面进行了表面Pourbiax相图分析,发现了ORR电位下的自氧化现象。
图2对自氧化ZRN表面和纯ZRN表面进行了电场分析,推导了pH相关的微动力火山模型和理论ORR极化曲线。
最后,基于这项工作,作者设计了探索金属X雕刻体ORR活性的理论框架和过程(图3)。 通过这个框架,作者发现结果与之前在其他金属氮化物系统(例如,TIN和HFN)中的实验一致。
图3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金属X的ORR活性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