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举报某地某旅行社不收记者。 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半年前。 一些旅行社已经明确规定,他们不接受记者、律师等特定行业的游客,甚至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规则。 旅行社给游客贴上逃避监管的鸵鸟心态。 旅游业的混乱局面无法阻止,市场秩序仍需规范。
为什么有些旅行社拒绝记者和律师?其原因似乎不难理解。 有旅行社公开表示,主要担心的是这些特定专业游客的“挑剔”,比如有法律背景的律师,很容易判断相关安排是否合法;而记者发现问题后,就有可能进行公开举报,这将给行业带来“麻烦”。
避免就医只会关闭旅游业。 想想看,如果不是他身体不好,旅行社怎么会害怕一个特定的专业游客呢?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足够的信心,并且有记者和律师参与其中,那将在无形中增加宣传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呢?旅行社不仅不能逃避监管,更应该主动接受消费者的检查,重视所有消费者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服务质量。
就行为本身而言,旅行社的做法已构成职业歧视。 《旅游法》不限制游客或消费群体,戴有色眼镜限制了特殊群体的权利,剥夺了消费者的基本选择权,也侵犯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旅游业是服务业,提升服务的突破口往往在于细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普通游客都有监督消费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行使。 其实,不仅是旅游业,任何行业的乱象都掩盖不了。 消费者是企业最好的代言人。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口碑营销是提高企业声誉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旅游业复苏,市场重新热起。 各地旅游市场整体秩序逐步向好,但部分地方部分旅行社仍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有的甚至成为行业惯例,纠纷不断。
要形成良性市场秩序,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 对于各类乱象,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严打硬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有问题并不可怕,麻木不仁,甚至捂住耳朵偷铃铛也不可怕。 旅游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直面行业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在供给端不断创新,在服务端不断发力,才能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经济**作者:郭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