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2024年底,中国汽车市场如火如荼。 11月,比亚迪连续两次调价,全力以赴向300万辆的年度目标冲刺,南北大众也迎来了2700万辆新车下线。
根据各车企12月1日公布的产销数据,11月理想销量达到41030辆,同比增长172辆9%,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过40000辆;此外,11月共交付了18,827辆新车。 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飞跃、极氪、VOYAH等新能源品牌销量同比基本增长。 从销量来看,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看得风度翩翩。 但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整个行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 市场的观望情绪加剧了整个11月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所有车企都在为年终冲动而频繁出手。 金九、银十之后,各车企抢销量的“大战”更进一步,而且是限时优惠,而且是官方降价,抢占了竞争水平,消费者眼花缭乱。
但对于经销商来说,降价的影响要复杂一些。 如果车企长期依赖降价,会给经销商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在主要问题是库存水平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不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环比上升,11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0此前6个月低于60%的4%,如今已达到较高点,反映出汽车流通行业处于衰退区间。 虽然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是年终冲动的传统时间,但市场需求相对旺盛。 但从11月库存预警指数的五个分项指标来看,市场需求和日均销量两个指标下滑较为明显,与此前市场认知不符。 11月整体客流量较10月未有明显增长,日均销售水平较10月未有明显增长,与经销预期有一定差距。 应该指出的是,在市场大幅降价的情况下,情况仍然如此。 也就是说,经过几个月的降价,尤其是金九、银十的超级政策刺激,消费者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或者产生了更严重的观望情绪。 它与比亚迪一样强劲,比亚迪在11月也连续两次降价。
经销商反映,近80%的经销商认为销量低于预期目标,25%的经销商认为基本符合预期。 临近年底,**继续下降。 在11月的汽车市场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广州车展,各车企的新车型纷纷密集推出。 比如理想的MEGA、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捷S7、比亚迪豹5、新款凯美瑞、新款宝马5系等。 这些新车型的推出虽然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最直接的影响是新车的推出,老车型势必会加大折扣。 但是,政策执行总是有滞后感的,现在大家都在降价,降不了,降了多,主机厂只好出主意了。 反正现在观望的情绪很严重,对于消费者来说,等待并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从总库存来看,经销商整体库存略有增加,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这与主机厂年底的冲动和提前“囤货”经销商有关。 因此,未来12月和明年1月,我们将看到经销商库存的进一步增加。 如果未来两个月市场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应该会有所改善,库存压力不会明显增加,目前的情况仍将维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11月乘用车零售销量约为205万辆。 从具体品牌来看,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11月销售301903辆汽车,同比增长31辆1%。这是比亚迪连续第二个月销量突破30万辆,完成年度目标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理想汽车交付超过4辆10000台,同比增长173%,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吉利汽车11月累计新能源销量达5辆19万辆,同比增长88%,长城新能源销量达3辆10,000辆,同比增长142%
无论是新生力量还是传统自主品牌,其销售额都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 尽管如此,OEM销售的繁荣并没有让经销商的生活变得更好。 一方面,经销商销售新车的利润越来越低。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占经销商整体收入的80%3%,但利润占比只有49%,而2024年新车销售利润占比仍为19%7%。新车销售利润大幅萎缩。 整车厂纷纷大幅降价,最终压力将传导到经销商层面。 今年上半年,有50家3%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而盈利经销商的比例为35%2%,统一费率为 145%。
虽然传统经销商现在经营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原有造车新势力所倡导的直销模式今年也开始出现“松动”迹象,传统经销商正在变得“香甜”。 小鹏汽车很有代表性。 王凤英加入小鹏以来,一直推动渠道改革。 小鹏汽车被称为"木星计划"渠道改革方案是以一流的经销商模式取代以前的直销模式。 据了解,为了吸引更多的经销商合作伙伴,小鹏汽车还降低了外部投资者加盟开店的门槛。 蔚来汽车也紧随其后,也在积极调整渠道战略。 据了解,蔚来汽车正计划将阿尔卑斯的售后服务和交付中心移交给一家大型经销商集团零跑汽车一直采用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极氪今年调整了渠道策略,目前集中于此。
一二线城市招揽经销商。 除了缓解资金压力外,新能源品牌选择传统经销商,更有利于品牌下沉三四线城市。 在新能源品牌接近传统经销商的过程中,传统经销商也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难免会经历一些阵痛。 目前,阵痛期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还是经销商,无论是哪一方,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变化中,都需要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随时调整经营策略。 市场竞争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供给侧、需求侧、原材料成本、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变化,客观地说,大部分变化是难以控制的。 因此,这就要求市场上的每个人都要灵活变通。 对于处于“食物链”末端的经销商来说,他们需要学会适应新形势,甚至加快进程。 同样,留在谈判桌上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