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主动挑战“下一代创新技术”。

小夏 科技 更新 2024-01-28

11月25日,在“变革的青年力量:2023青年科技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发布了2024年“青年最关心的改变未来的十大变革性技术”。 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

灯光亮起,她站在C台上,虽然只有1分钟的发布时间,但清华大学檀真科技评论社主编江慧文有一种“时间线有点收敛”的感觉,那些为此熬夜的日子,瞬间不断在她的脑海中闪回。 她说:“我们已经出版了《科技评论》第一本年度刊物《下一代创新技术》,此时此刻,这本书正式面向全体师生开放。 ”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清华大学举办的“变革的青年力量:2023青年科技论坛”上。 论坛嘉宾包括清华大学校长王喜勤、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 以及欧阳明高、卢建华、陈梅、王丽娟等多位院士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战略支撑。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成长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本次论坛上,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了站在科技前沿的年轻一代的好奇心和追求,看到了探索真知的执着与坚实, 以及开拓创新的活力和梦想。

超过9000名清华学生投票选出了10项变革性技术。

论坛上,郭勇发布了2024年“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的十大变革性技术”。 入选的十大前沿技术分别是:超快激光加工、第六代移动通信、半导体材料、动力电池、高温超导材料、类脑计算、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生物3D打印、生物智能碳捕集与封存、通用人工智能等。

据了解,今年9月1日至14日,清华大学《坦真科技评论》在征集到的热门候选人数据库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评审,筛选出30个候选科技热点,启动2024年“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的十大变革性技术”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吸引了9000余名清华大学学生参与投票,经过综合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十项变革性技术。

清华大学化学系2024年博士生吴磊在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名单上,他已成为这项变革性技术的发布者。 为了完成这个发布任务,吴磊用一个月的时间梳理了2024年以来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今年夏天的未来变革性技术投票活动中,吴磊投票支持类器官和器官芯片。 “器官芯片或类器官模式,围绕支撑国家药品质量安全、服务重大新药创制的国家战略需求,在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方面具有发展前景,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他表示,器官芯片或类器官芯片模型,有利于模拟人体实际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微环境,应用于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可能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加快新药发现的周期,降低新药筛选失败的风险。 并为新药开发带来一场革命。

对科技前沿的探索和定义,是青年学子对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深刻认知和积极表达。 在清华大学,像吴磊这样的“潭真”青年有2000多人。 这群来自文、理、工、医等不同学科和部门的年轻人以兴趣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以科技界探索为载体,以科技界的探索为载体,以兴趣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以科技界探索为载体, 在跨界、跨学科的前沿交流中,洞察科技前沿,激发创新潜能,表达青年科技观点。

以《潭真科技评论》为名的期刊,是一本由青年学生撰写的科技杂志。 截至目前,该刊已出版《檀真科技评论》特刊17期,发表论文论文6万余篇,发表新能源、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评论500余篇。 江慧文在论坛上发布的年度出版物《下一代创新技术》,是全国首本由学生主编发行的解读重点领域科技成果的连续科普书籍。

王喜勤在现场表示,青年科技论坛补充了传统课堂的短板,促进青年“变革者”深入学习习知识,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宣传推广新知识,从而更好地增强青年的变革力量。

看到我们学校青年学生发布的“十大变革性技术”,我感受到了一股新的创新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有亲和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卢建华说,这次论坛让他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学习习生活的时光。

未来的技术革命者就在你们中间”。

器官芯片可用于模拟人体内部微环境和构建疾病模型,我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发用于这种芯片自动培养和监测的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构建人体肝、肾、肠道等微组织的高通量培养系统。 吴磊介绍,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在药企和临床医院转化应用。

年轻人是无所畏惧的。 这是吴磊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印象。 他以类器官芯片项目为例,说明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科研难题,“我们年轻人往往不怕困难,有信心和决心去挑战这样的课题。 吴磊课题组有20人,以硕士、博士为主,做实验,整理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他们每天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不少于 12 小时。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是一项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吴磊虽然主修习化学,但参加了许多生命科学和生物化学的课程和实验,这为他现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22级博士生王楚谦是生物3D打印技术榜单的发布者。 与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一样,这是一项多学科研究。 直到现在,两人一直没有停止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并经常参加《潭真科技评论》举办的跨学科研讨会微沙龙。 “多学科的交流将使我们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王楚谦说。

谈及举办变革性科技榜评选的初衷,策划榜单投票及公示方案的清华大学檀真科技评论社副院长刘璇,首先想到了开学时2023届研究生到各院系派发科技热点介绍卡的场景。 “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清华大学)的年轻学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公众会注意到年轻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热情。 ”

11月25日,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2023“青年最关心的改变未来的十大变革性技术”10场行业解读分论坛同步举行,每场论坛邀请了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和企业参与。

在第七场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梁琼林、北京大橡树科技董事长周聚焦科技背后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对该领域前沿科技热点和青年学子进行了深入研究。 吴磊表示,这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面对产业发展的最新发展和一线需求。

现在要解决(高校)成果落地难的问题,既要一手抓(科技成果)评价,更要一手抓产业。 周大旺表示,行业解读分论坛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运行”,希望论坛能够坚持和巩固这样的良好做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桥梁,创造机遇,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贡献。

技术是人创造的,科学革命也是人创造的,我们一定有这样的人,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山姆·奥特曼都会在**?这些技术革命者就在你们中间。 我们的学生完全具有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超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座的青年学生在座堂鼓励。

*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吸引年轻学生从事研究工作。

欧阳明皓还引用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一句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来形容创新的状态,他将其翻译为“陶醉、饥饿和口渴”。 在打造青年创新交流的平台的同时,“潭真”的青年们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这个境界。 清华大学潭真科技评论社社长程泽坤深入参与了去年和今年论坛的筹备工作。 作为去年的主编和今年的社长,“探索细微,做到完美”的精神早已融入到他的科研和学术习的方方面面。

如今,他已经把主编的接力棒交给了江慧文。 江慧雯坦言,她的生活节奏随着出版物的生命周期而不规则地变化。 作为主编,虽然她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在常规的编辑工作上,但当特刊发布时,她“至少连续两天旋转”。

尽管他们很忙,但这群年轻学生却玩得很开心。 江慧文以《下一代创新技术》为例,作为向公众公开的出版物,每次审查和反馈后都要进行修改。 每次修订都需要10多位年轻编辑的共同努力,最终他们总共完成了约3000次修订。 我熬夜的次数有无数次,仅今年11月,我们就有五六次通宵达旦。

办刊也是一种有组织的科研,我们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科研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以科普的方式去了解知识。 江慧文说,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让“潭真”青年们感到快乐。

潭真科技评论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现有学者22人,其中院士19人。 针对不同科技领域的专题,《檀真科技评论》从顾问委员会中选拔与该领域专业高度相关的学者作为杂志或特刊的导师。 “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文章内容的专业性和高标准。 江慧文说。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曹炳阳向“十大变革性技术榜评选”发来消息:科技进步是艰难的,就像10年前的我们一样,从未想过10年后的生活和技术会是现在的样子。 但是,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有助于研究生投身科学研究和创新,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2024年,“青年创新力量:探索中国青年科技论坛”发布了面向青年的变革性技术清单,涉及可解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多项技术。

近1年来,阿秒激光领域的3位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OpenAI 推出了自定义 GPT 模式,让人工智能的应用触角伸入每个人的生活量子计算原型九号3号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光量子信息技术这些创新突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前沿变革。

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江慧文是《潭真科技评论》创刊以来第一位具有文科背景的主编。 江慧雯认为,她和檀真科技评论社实现了共同“突破”。 “在我的个人生活中,我可以离开我的职业轨迹,探索一个不同的世界,看看国家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目前,清华大学学生自发的科技评审社模式已被更多高校看到。 江慧文说:“如果我们的青年学子都凝聚成一股组织力量,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另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力。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习记者 陈晓记者 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章

    波兰青年学者希望通过历史研究促进中欧文化交流

    新华社杭州月日电 记者崔丽 月日下午,在杭州西湖畔漫步,来自波兰的青年学者孔晓文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与来华的各国青年学者交流,并记录了他们在 良渚论坛 期间的 沉浸式 文化收藏之旅。月日至日,首届 良渚论坛 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期间,孔晓文与来自多个国家的余位青年学者共同参加了 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

    22岁的他是新时代年轻人学习习的榜样

    马长旭,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国大陆著名男歌手 家 歌手。澳大利亚国际协会荣誉会员 中国版权协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会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荣誉...

    华东交通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

    月日。华东交通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放。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悉尼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 阿尔伯塔大学等。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位优秀青年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人才规划,谋求共同职业发展。主论坛向全球直播,近名学者在线参与。开幕式 学校党委书记刘贺...

    第三届东北环境与生态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为助力东北地区环境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东北地区青年学者与其他地区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服务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和生态环境改善,第三届东北环境与生态青年学者论坛于月日至日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以 环境污染物风险筛查 综合防控 智能控制 为主题,由我校 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

    年轻大学生如何适应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年轻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适应一个职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年轻的大学生如何适应他们的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了解岗位要求。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该职位的需求。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技能 经验和知识。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