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郭台铭在中国深圳创立了富士康,最初是一家小工厂。 然而,自90年代开始为苹果提供OEM服务以来,富士康的命运就与苹果紧密相连。 苹果推出了一系列畅销产品,如iPhone和iPad,富士康凭借苹果的订单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OEM厂商。 富士康的规模和影响力完全取决于苹果的支持。
然而,近年来,随着苹果产业链向印度转移,富士康开始着力拓展在印度的业务,承诺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富士康低估了在印度经营的难度。
首先,印度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高,与苹果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不符,导致产品质量生产不合格。
其次,印度基础设施落后,链条体系不完善,无法保障稳定的电力等资源。 这些因素导致富士康印度工厂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 结果,富士康不仅没能从苹果拿到更多的订单,反而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了订单数量。
面对富士康在印度的糟糕表现,苹果开始转向富士康的竞争对手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是一家印度本土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崛起为苹果在印度最大的OEM公司之一。
2024年,塔塔集团开始在印度布局,并通过收购台湾电子代工厂纬创的印度工厂,获得苹果的生产订单,成为苹果在印度的第三大代工厂。 为了抢夺苹果的更多订单,塔塔集团开始高薪招聘富士康的工艺技术人员,并启动了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 塔塔集团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决心,势必会从富士康手中夺取更多订单,对富士康在印度的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富士康在印度的前景越来越黯淡。 今年7月,富士康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 Group)投资195亿美元的印度半导体项目失败,双方被迫终止合作。 这对富士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该项目原本旨在帮助富士康获得更多苹果芯片订单,但现在只是一个梦想。 半导体是电子产业的核心,富士康在印度的布局陷入困境,因此有分析认为,富士康的辉煌岁月已经结束。
展望未来,富士康面临来自苹果和印度本土公司的双重压力。 苹果将加大对印度塔塔等新公司的扶持力度,而印度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崛起,直接挤压了富士康的订单。 如果富士康无法重塑其优势,它很快就会被边缘化。 富士康需要重新思考过去的狂妄自大,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否则其作为全球OEM巨头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富士康在印度的困境凸显了其对苹果的依赖及其在印度市场面临的挑战。 富士康需要认真反思和调整其发展战略,以应对来自苹果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 富士康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加强与苹果的合作,才能再次力挽狂澜,保持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地位。 同时,富士康也应该转变思路,寻找其他市场和合作伙伴,减少对苹果的依赖,实现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