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轨道炮作为新一代的典型代表,被公认为“颠覆未来战争的第一款”,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迄今为止最大的技术突破仍然是中国。 香港《南华早报》12月9日报道称,中国海军工程师表示,他们已经成功验证了一种电磁轨道炮的原型,该炮可以以每秒2000多米的速度连续发射120发炮弹,并“保持惊人的精度”。
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宣布,已经突破了美国一直无法取得进展的这一技术难点。 要知道,美国电磁轨道炮之所以被迫下马,正是因为轨道严重的烧蚀问题无法解决。
报道称,中国海军工程大学电磁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11月10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电磁轨道炮可以快速连续发射大量炮弹而不会造成伤害,“类似的工作以前从未公开报道过”。 中国科学家表示,这些炮弹在电磁轨道上加速时,速度高达每秒2000米,这意味着它们的射程为100-200公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炮弹的射程,常规炮弹的射程只有几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电磁轨道炮连续发射了120发炮弹,相关测试发现,该系统经受住了高强度射击的考验,整个系统完好无损——这已经相当于现役管装炮的寿命。 而且,在这种连续射击的过程中,电磁轨道炮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射击精度。
正如**所说:“现代战争正逐渐从化学动力转向电磁动力......持续射速是电磁轨道发射系统战斗力的关键指标。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意味着“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现在可以可靠、快速、不间断地发射”,使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在电磁轨道炮领域投入巨资,但最终以惨淡收场)熟悉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网友都知道,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作用使炮弹在导轨中快速加速,进而实现高速发射的一种新型**。因此,它被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之一。
1.未来战争的颠覆性**。 但长期以来,电磁轨道炮一直停留在科幻小说的领域。 那是因为它有很多技术挑战需要克服。 例如,美国海军在电磁轨道炮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花费了数十年的研究,但最终在2024年放弃了它,将有限的资源转向了高超音速导弹。 美军轨道炮下马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制造成能够不出现故障地进行反击”,尤其是在高速射击时,发射导轨的烧蚀非常严重,打几枪就必须更换,因此美军认为它缺乏实战意义。
虽然中国的电磁轨道炮早在美国之前就已经在舰艇上进行了试验,但在美国发射电磁轨道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关于中国电磁轨道炮的消息,外界一度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也遇到了技术瓶颈。 但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个错误。
那么,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团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复杂的测量和诊断系统。 该系统可以同时收集和分析电磁轨道炮上约100,000个测试点的数据,几乎是现代飞机传感器数量的10倍。 它可以快速识别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通过不断的调整,使电磁轨道炮逐步投入实际使用。
一般来说,一个复杂且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即使是最好的技术人员也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但中国科学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系统(AI)将发现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缩短到几毫秒。 如果是那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它甚至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 例如,如果设备过热,AI 将确定它是否需要继续运行。 但是,如果存在可能导致实际损坏的问题,例如推力问题,即使安装了所有设备,它也不会订购**。 据称,正是有了这个巧妙的系统,电磁轨道炮的原型至少被保存了三次。 在一次测试中,进行了 50 次射击,没有任何失败。
笔者认为,中国在电磁轨道炮领域的进步并非单纯的灵感一闪而过,而是建立在中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的技术突破之上。 例如,在基础设计上,我国的电磁轨道炮和电磁弹射系统、舰船综合动力系统和电磁线圈炮都依赖于马伟明领导的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电磁技术领域的同步突破解决电磁轨道炮问题的智能测诊系统,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中国在先进技术领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做法,在东有锤子、西有槌的美国是难以复制的。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美国在电磁轨道炮领域未能取得突破后,转而专心研制高超音速导弹;因此,中国不仅是高超音速导弹的世界领导者,而且现在是第一个在电磁轨道炮方面取得突破的国家。 美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