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王磊)十套数据见证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新华社记者.
要了解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变化,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第一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奋发奋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通过10组数据,记录经济社会进步的步伐,展示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和成就,揭示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超120万亿元:经济实力历史性飞跃。
近1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发展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2013 年至 2022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从 593万亿元增至12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经济总产值按年均汇率计算达到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生产总值由43497元增长到85698元。
2024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2约为5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前列。
1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持续凸显。 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超过30%。
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影响中复苏的第一年。 中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正向复苏,前三季度GDP达到913027亿元,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将实现5%左右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个国际机构纷纷密集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内特指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占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
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十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也不会变。
超过4亿: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10年来,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提高到36883元,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
10年来,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12。所有80,000个贫困村庄都被列入名单。 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贡献70%以上。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生活进入相对富裕和富裕的阶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由288 1 到 245∶1。
目前,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引领中国消费市场实现“增量创新”。 未来15年,中等收入群体有望突破8亿,这将进一步带动超大规模市场的增长。
44万亿元:消费“主引擎”强劲。
大国经济的特征以内需和内循环为主。
2024年至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个增长8万亿元增至44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中国经济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打造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年内超过100%。
2024年暑期档影片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数5人5亿;中秋节、国庆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游客8人次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快递年业务量突破1200亿件......这是第一次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上升至948%,消费“主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经济有信心克服困难,在新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激发民间投资信心,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提高个人所得税“一旧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落实......《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秉承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一系列举措助力增强了内循环内生动力。
我国消费潜力大,人口也多,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复苏,我国整体消费态势将不断向好。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云说。
超过11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切实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人民工程、基础工程。
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显著扩大。 2024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截至2024年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个4亿人。 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
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着力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编织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支撑人民群众生活和福祉。
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人6亿人,24亿人,3亿人,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连续多年上涨的基础上,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上涨38%,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福祉。
42万亿元:外贸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4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货物第一国地位,民营企业年进出口规模占比超过5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年均增长率......10年来,我国外贸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2万亿元。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4万亿元。
建设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加快创新驱动,培育竞争新优势,到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便利化水平,再到推动商品优化升级和数字化发展......近年来,针对强国目标,稳步推进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024年,商品和服务总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数字化**总规模创历史新高2024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14个7%,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
国际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庄锐表示,中国正在从大国迈向强国,这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标题)204万亿元:金融“蛋糕”日益增长。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金融实力增强为适应经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财政当局积极履行职能,用好金融“蛋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蛋糕”日益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财政收入由2024年的12%左右增长9万亿元增至2024年约204万亿元。 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新表示,近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做大金融“蛋糕”的重要支撑。
财政支出方面,全国财政支出从2024年的约14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约26万亿元1万亿元,教育科技、基本民生、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支出强劲,前景广阔。
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大规模减税降费持续实施,税收占我国GDP的比重从2024年的17%左右下降到2024年的13%8%;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更好地确保......国家重大战略任务10年来,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
雄厚的金融实力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推动复杂变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和重要抓手。 何代新说。
小标题)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增。
克服黄淮罕见“暴雨”、华北、东北地区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13908辆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斤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超过3万亿斤。
近年来,面对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和农业投入高企,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为14亿多中国人提供牢牢服务,为企稳预期和价格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为稳定面积、注重产量、努力增产做出了巨大努力。 农业农村部推动南方省份发展粮食复种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增产工程,加大豆油作物扩种力度。 大粮概念逐步确立,各地加快构建多元化供餐体系。
在措施上,强化粮食落地、科技储粮的物质基础:严控耕地利用,坚决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
在政策上,加快完善机制保障:完善粮农收入保障机制,完善保障农资供给和价格稳定的应对机制,加快完善主产区利息补偿机制严格考核省委和一级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
粮食稳定,世界安全。 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副标题)3万亿元: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中国研发支出从2024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万亿元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 至 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重由48% 至 63%;研发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个,比2024年增加5个9%;自2024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为6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在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
新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4年,“三新”经济新增值,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210084亿元,相当于GDP的17%36%,比2024年增加2个6个百分点。 随着以“三个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断发展,高质量新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已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
近1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数量积累走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走向体系能力提升。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月火探测、深海与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和生物医药,并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58亿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过去10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它以6%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上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超额完成2024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亿吨,建成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坚定践行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2024年单位GDP能耗较2024年下降26%4%,年均下降33%;在此基础上,2024年能耗下降01%。
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截至2024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年增长2台8 次,最多 12 次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9%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上升78个百分点至17个百分点5%。能源安全迈上新台阶,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能源体系不断完善。
创新发展步入新轨道,清洁能源产业形成全球领先优势,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华龙一号”核电、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污染治理的有效性不断显现。 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33%。地表水环境持续改善。 在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对等)断面比例为879%,提高3个百分点。
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强化。 坚持山、河、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近10年来,全国共完成造林102亿亩,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小标题)超过600万公里: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全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15英里5万公里,535万公里高速公路;该港口有 2 个生产泊位10,000 个和 254 个民用认证机场......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开通国际公路客货运输专线300多条,海运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国内航空公司运营国际定期航班至62个国家153个城市,邮政快件通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优势,助力实现“人行顺畅、货物畅通”。
补短板,锻长板,继续发展传统基础设施;为了促进发展和增强耐力,新的基础设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至今年10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321个50,000;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突破;5G从生产外围延伸到核心控制环节......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网络和世界上最大、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
史无前例的“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形成;建成全球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装机容量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电网......近10年来,我国在重大交通枢纽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成就,多领域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齐忠喜、魏玉坤、沈成、陈薇薇、江林、潘德新、邹多伟、叶浩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