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汽车因其快速、简单的特点,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最喜欢的交通工具。 但是,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池从1号到7号就磨损了,必须充电。 部分单位、小区不设置充电桩,禁止居民私自充电快递员兄弟马不停蹄,送货上门,没有时间收费。 代客充电的“换电站”应运而生。 “换电站”采用60伏和72伏充电,并布置了多个充电柜或电源线插座,只需一人负责充电,无需专业技术简单的投资只需要10000元左右,投资小。 服务对象主要为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代客充电。 每辆车280元-300元给客户,客户用暗流电池更换电池全量,每天更换客户100余人,月营业额10000元,不含电费、外墙等费用,月收入不低于2万元,收入丰厚。 由于进入门槛低、无技术、低投入、高回报,在城市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如住宅小区、停车场、学校、商业街、景区、医院等周边区域迅速崛起。 “换电站”新业态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1)进入门槛低。业主只需在行政审批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在当地供电部门申请专用电力线路开通即可。 相关职能部门没有主动介入管理,履行职责,“换电站”成为野性生长的自由发展状态。
2)没有行业标准。其正常业务耗电量大,涉及电力的功率、承重、安全标准要求钢丝布防、明火使用、装饰材料要求;废旧蓄电池处置要求涉及电力、消防、安全、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业务,其资质认证和安全标准既无资质认证部门,也没有行业标准。
3)安全隐患突出。一些“换电站”的车主为了省事省钱,不按规定使用出厂保修的标准充电柜,而是大量使用简单的明线手动插座充电。 一排排的电源插座、裸露的电线和电源插座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充电区与营业区混杂在一起,没有区别和隔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而“换电站”一般设置在城镇居民小区、停车场、学校、商业街、景区、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是群众周边的安全隐患,具有“小场所、大风险”的特点。
4)法律政策滞后。“换电站”的正常业务是代用电给客户充电。 它不具备“在服务业中,因为业务的内容和性质容易被违法犯罪人员利用,需要采取具体的治安管理措施”的特殊行业属性。不具备“向公众开放供公众聚集进行社交活动”的公共场所属性;也不具备“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目前,“换电站”营业门店只能对消防安全以及是否为“三位一体”场所进行检查,其他部门尚未主动介入管理。 “换电站”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显滞后,窗口空白,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存在无人负责、无人负责的盲点。
对此,建议明确监管主体部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筑牢安全防线,消除无人负责、无人负责的盲区。 同时,及时提醒、督促现有“换电站”和拟建的新“换电站”完善安全设施,全面提高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智能报警系统的安装覆盖率,并在发生漏电危险和火灾危险时,系统会自动将报警同步到职能部门和操作人员, 从而做到强行干预,及时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