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美公开会议上,亚洲协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提到了一项调查,该调查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美国人普遍对“双赢”这个词不感兴趣。
这种现象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人喜欢体育文化,而在体育运动中,赢家和输家是有明显区别的,那种“双赢”的局面显得虚伪。 其次,中国使用“双赢”一词,给美国人一种错觉,即中国希望在两条战线上都获胜。
那么,既然“双赢”不被认可,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词呢?调查指出,美国人更喜欢“互惠互利”的表达方式。
看来,中美博弈的意义就是为了迎合美国的期望对于那些批评中国的人来说,已经到了挑词的地步,不得不说他们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其实他们什么都没有做文章。
首先是体育比赛。
在竞技活动中,必须有赢家和输家,相当于“赢家为王,输家是小人”;然而,在“体育赛事”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友谊第一,竞争第二”。 虽然比赛中有输赢,但并不影响场外的友好关系。 然而,美国的行为公然违反了这一原则。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运动”,只有美国赢了,中国输了;一旦中国获胜,美国将开始对中国进行诬告。
谣言散布是轻描淡写的,而且更多的时候,是用锤子在背后打击中国。
现在以美国人喜爱的体育文化为借口,表面上是为了显示实力,其实看起来有点油腻。 在中美博弈的舞台上,美国缺乏真正的“竞争精神”。
第二,讲互利共赢。 美国口口声声说要追求“互利共赢”,但对美方所谓的“互利”却颇有疑虑。西方国家崛起后,曾经欺负弱者,但要说真正的“互利共赢”,就需要慎重权衡。 想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原来美国的“互利共赢”更像是一种慈善事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及其盟友,美国一手带头“杀纵火”,利益塞进自己的口袋,收不住的烂摊子留给盟友吃。
用白话来说,美国的“互利”其实就是他们吃肉,而其他人只能啃骨头。 难道不是美国一贯的做法,就是割让一部分利益,然后打着“互利共赢”的旗号吗?
再次,当谈到双赢时。 美国在技术崛起和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它对“双赢”一词有些不屑一顾。 老实说,这个词在中国小学甚至不算是高级课程。 美国的普通人不和中国小学生一样好吗?
中国的“双赢”理念是建立在希望双方都能成为赢家的基础上的。 这种观点可能有些新奇,但仔细想想,它并非没有合理的可能性。
看来,如果中国不小心,它真的会被执行。 回过头来看,还不能说是“双赢”,按照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应该是“双赢”,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绝对优势,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近日,美国某智库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赢得了10个战略产业中的7个,而美国只有3个。 当然,美国的报告总是充满夸张,但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至少说明中国确实有实力。
这样看,美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 然而,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双赢”结果。 归根结底,问题在于美国不愿让中国赢得太多。
中国提出“双赢”的局面,甚至主张与世界其他国家“双赢”,而美国只想着“赢家通吃”,自尊心强,中国只能采取抢先的策略。 没想到,这只老虎吃多了,受不了的时候,就开始挑剔我们的话。
如果改成“互利共赢”,美国会不会有变化?观点可能是新的,但本质没有改变,那我们为什么要打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