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张志臻.
到了西昌,或者赶上花期结束,路边的行道树上还有一簇簇青紫色和微红色的花朵要感谢,同车的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蓝花楹,可惜已经过了盛花期,不然树上的花, 它非常漂亮。
2024年5月中旬,他参加了南京市人大外事委员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举办的以新时代民族宗教政策为主题的学习培训班。 通过专家讲座、民族风情现场教学、参观彝族人民生活等一系列活动,更好地了解彝族同胞的前世今生。 五天,转瞬即逝,却无限丰富充实,令人难忘。
我早就知道,西昌是中国的航天城市,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是中国彝族的聚集地,是美丽的琼海高原湖。 但首先打动我的是蓝花楹。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它,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蓝花楹。 笔直的茎和披针形的羽毛叶子乍一看以为是金合欢花,但树梢上盛开的花朵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不同的存在。 一簇簇,像蓝紫色的火焰在燃烧,花像喇叭,比泡桐花稍大,蓝带紫,紫红色,十分娇嫩。 据说是从南美洲引进的,最近才在西昌,栽培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几个街区和几条大道的两侧。
五月的西昌,白天已经是阳光明媚,各种鲜花盛开,这里是三角梅的世界,高大可以达到十几米,在红、黄、粉、白三角梅点缀的城市中,蓝花楹被市民选为城树, 并且几乎被选为城市之花,可以看出它可爱而赏心悦目。
一旦遇到,蓝花楹立刻融入了西昌的身体。 千里梁山风情十足,名副其实。西昌古城、益民新村、深树花草、异域风情,所见所闻,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 彝族同胞是这里的主人,这个少数民族起源于古代羌族,是古代“山鹰之国”的臣民,梁山彝族自治州有489多万人。 他们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独特的文化和固有的生态习俗。 其中,泸沽湖的摩梭文化有着“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的美誉,只可惜它不在我们中间。
位于琼海山腰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梁山彝奴社博物馆,让我们了解了这个伟大民族的不平凡历程。 丰富的展品在历史的沉淀中挖掘记忆。 新中国的建立,使他们从奴隶社会一步步步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刀耕火种的农耕走向辉煌的现代生活。 各地的彝族人脸色黝黑,笑容幸福。 他们现在已经摆脱了几个世纪的贫困。 “人人扶贫”的庄严宣告,让他们与14亿中国人民一起进入了繁荣幸福的时代。
在西昌古城和浩瀚琼海的边缘,广大的彝族人已经从高山搬到了民族村宽敞明亮的新房,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背着行李搬进来,还有生活补贴,在共和国大家庭的温暖下, 他们过着舒适而美丽的生活。勤劳的人们还利用闲暇时间收集各种当地特产出售,经营独具特色的小吃,传承彝族文化。
傍晚时分,我们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欣赏异域风光,感受淳朴的民族风情,什么面包香蕉、烟熏腊肉、张飞牛肉、松茸、雷波脐橙、西昌钢鹅等,物美价廉,激发了大家的购买欲望。 跟他们一起去的伙伴们承销了彝氏三姨娘卖的甜樱桃,甚至还买了装樱桃的小背篮,这也是一件不错的手工艺品。 几位晚归的同事也把未吃完的美味打包给大家分享,他们不得不在这里品尝土陀肉的新鲜和浓郁。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奢侈,为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做出一些贡献,这算是一种捐赠。
有很多淳朴的彝族人还没来得及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在参观民族村落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捐赠的洗衣机被用作米缸,雕花的床上凌乱地堆满了各种捐赠的衣物和用品,老人们还习惯坐在地上, 粗布上绣着的精美装饰,还夹杂着些许黄泥和污渍,但村里的幼儿园却绿树成荫,窗户明亮干净,书声响亮,走廊上“向文化人,成为习俗”的标语也十分醒目。
在颐海盟纪念馆鲜红的旗帜下,我不禁回想起***将军和萧野丹血淋淋结盟的场景。 从此,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增添了传奇的一页,为民族团结的音乐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碰巧在彝海镜面般的岸边游来游去的两只黑天鹅,接受大家的嬉戏和各种奖励。 绿树青山的倒影,构成了一种静谧之美,与琼海的浩瀚和西昌古城的喧嚣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西昌是一座航天城市,当然,在城乡之间随处可见与太空有关的标志,西昌火箭发射场隐藏在群山深处,当我们去祭祀时,身影不在少数,没有火箭矗立在巨大的发射架上,除了宁静或安宁, 但你可以想象这里和平背后的动荡和雷声。这里的一切都带有“火箭人”和血泪的印记,矗立在松树和柏树之间的几座纪念碑证明了这一点。点缀其中的蓝花楹盛开,与其他地方不同。
由于气候有限,蓝花楹不适合在我们的家乡种植,但蓝花楹已经扎根于我们的心中,它永远不会凋谢,永远绽放。
在西昌之行中,我们对56个民族,即56朵鲜花有了更深的了解,簇拥在共和国的阳光下,点缀着春天,分享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