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数字经济争先恐后的时代大潮中,新型优质生产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国博弈的重要武器。 2024年9月,总书记在主持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质量生产力”,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要以新的质量生产力抢占制高点,引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率先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大国竞争优势,率先抢占未来发展机遇。
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力,是产生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新的质量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其主要载体是工业,核心引擎是创新。 要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和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新型质量生产力,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构建新型质量生产力生态圈,为我国经济发展打造强大增长极。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拓展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航天发展、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规划布局多个未来产业。 实现一体化发展。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相互关联,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人物,进而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新兴未来产业集群。
加快形成新的质量生产率的全要素配置。 构建与新型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基建,为新的优质生产力创造基础保障以新型一流体系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强化新型质量生产力科技支撑;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构建适应新型优质生产力发展的数据要素产权体系;加大新型质量生产力所需人才培养力度,为人力资源加快提升新型质量生产力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以新的质量生产力,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
精准布局创新链,充分发挥创新链在产业链中的支撑作用。 在创新领域,围绕产业链布局关键点和首链安全阻塞点精准布局,加快建设一批研发应用中心,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 加强技术体系、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建设,精心组织跨学科、跨产业融合,实现技术单元与关键技术的融合和重点领域的突破,提升融合创新水平。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深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前沿企业科研合作,加快跨学科、规模化、高强度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竞争性项目支持与稳定机构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科研投入机制。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科学统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突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