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多前,我下定决心要为这位老太太写一本传记。 因为,正因为当他在老家办私立学校时,他负担不起老家孩子的学费,可以免费读书,这深深地打动了我。 那时候,我感觉他老人家就像是乡下夜路上的一盏小马灯,用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村民们前进的道路。
于是,我开始收集信息,并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我的父亲和阿姨都写过回忆我祖父的文章,两个堂兄弟也提供了很多信息。 我还和父亲一起去周口市找了爷爷的一个学生和一个退休的高级干部,也得到了一些消息。 但是,由于我有几年的信息,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收集到它,所以我不得不放弃写传记的计划。
两个月前,我去兴坪看望阿姨时,正好聊起我在北京的三姨,她已经去世了。 她告诉我一些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事情。 据说,三姨娘在解放前结婚时,她的两个侄子失去了父亲,母亲再婚,于是她承担起了抚养两个侄子的责任。 他把他们养到18岁,然后他的两个兄弟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没想到,退伍后,他们既没有和三姨见面,也没有商量,直接去找信阳找妈妈。 这件事让阿姨有些生气。
当时,听完这个故事,我除了感叹两个表兄弟不懂得感恩之外,也没多想。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下午,我突然把这件事情,以及二姨在解放初期被迫送人的事实,和我爷爷联系在一起。 我刚解放的时候,奶奶生下二姨后,突然病死了。 爷爷别无选择,只好把还在襁褓中的二姨送给了另一村没有孩子的夫妇。
据我父亲回忆,爷爷把两个堂兄弟托付给我三姨的时候大概是2024年。 之后,他去相城水乡教书,直到2024年解放后,爷爷才因为家乡开始分地而把他叫回来。
据说,这十年来,他应该有一定的积蓄。 那么,当二姨因为家里养不起她而想送人的时候,爷爷是什么态度呢?他想到了什么吗?现在没有答案。
把两个表妹托付给三姨,现在想起来,让新婚的三姨把两个侄子抚养长大,总觉得老太太做得不好。
看来,要全面地、多角度地了解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如果要为一个人写传记,就必须写出他的高光时刻和最黑暗的时刻,这样传记才能更加真实、立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