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杂志2024年11月号”。深入开展学习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刊登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署名文章《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加快“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
全文如下:
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施工速度"两座山"实践创新示范区胡超文
在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省委、全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是湖北建设国家级先行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和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一、深刻领会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开发的重大意义这是一项牢记并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先后五次考察,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列等使命任务。 努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省委、省委把握总书记关于湖北省整体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系统规划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高标准编制了《湖北省综合治理与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充分体现了坚持“两立”“两维护”的政治担当。
恩施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图为恩施大峡谷,由恩施地委政研室提供)。
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计划。 省委、省委拟推进湖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工作,明确支点五大职能定位,制定试点地区建设路线图和任务书。 这一系列战略规划,符合新发展阶段“三新”、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精髓,将引导湖北从沿海对外开放的“后队”向新时期内陆发展的“前队”。 这是把握大纲、引领发展目的的好策略。 湖北千湖尽显,江河纵横,水是湖北最大的特色。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水”这一最大资源和“治水”这一关键环节,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区域,确定流域综合治理基图单元,在泾楚安澜构建现代水网,真正用水确定城市, 土地有水,人民有水,生产有水。这是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 省委、省委坚持制度观念,运用统筹办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流域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科学确定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正负面清单,让该干什么, 并推动“四轮”一起转动,形成栩栩如生的坠落态势,生机勃勃。二、恩施的使命、任务及特色优势恩施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长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也是清江的发祥地。 党的十二大赋予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重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恩施有五大优势,可以概括为“土、硒、茶、凉、绿”。 土壤,即土壤幼苗风格。 恩施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黑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28个,占全国总人口的576%。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处,塘雅土司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利川民歌《端午曲》入选世界25首优秀民歌。 硒,即富含硒的资源。 恩施素有“世界硒都”之称,拥有世界上唯一已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狠抓硒制品精深加工,成功举办了8届硒博会,打造了“世界硒都,中国硒谷”,综合产值8317亿元,居全国硒产业发展第一。 茶叶,即优质茶叶。 恩施是中国茶树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万里茶道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贡茶之乡。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绿针状绿茶,立川红具有玛瑙红、甘露香、冷后浑浊的特点。 全州有180万亩茶园,年产干茶12种3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24亿元,80万茶农依靠茶产业致富。 凉爽,即凉爽的气候。 恩施海拔800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73%,年平均气温162、是武汉、重庆之间的避暑胜地,每年有100多万外国游客来恩施度过10天以上的暑假。 利川宿马堂、巴东绿坡、建石花硒谷等避暑胜地家喻户晓,“酷”资源正逐步转化为“热”产业。 绿色,即绿色生态。 恩施森林覆盖率为673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35处,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名木1处拥有37万株,是全省第一个、全国第六个被认定为“中国天然氧吧”的地级市,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努力建设"两座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促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强化县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 (1)守住安全底线。 在全省流域安全底图中,恩施肩负着源头保护、库区安全、生态屏障的责任。 一是守住水安全底线。 把保障水安全作为保护生态、灌溉农田、发展产业的基础,围绕河道防洪、水库运行、城乡供水安全,构建现代水网。 按照清江干流恩施城段50年一遇、清江干流其他河段等中小河流20年一遇的标准,加快防汛工程建设。 加强267座水库运行监测,完善主支江、上下游水库联合运行机制,加强生态流量监管,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和生态流量达标。 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地和水库水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确保八县(市)城区实现双水源保障。 二是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 实施山河林田湖草原沙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源头治理污染、联动河道治理、全民治水,坚决打好清水保卫战。 把长江、清江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进一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项重点行动,长江、清江出口段水质继续保持在一级以上。 加快推进主要河流绿色生态廊道建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污染,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严把控9871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扎实开展小流域含水河流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把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区划分类管控新标准、全流域治理新路径、产业转型发展新业态,共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机制、新方式, 力争实现生态美、产业强、民富。四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要坚持粮食落地、技术,守住面积和产量两个关口,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重点,坚持保供保质,坚决守住老百姓的“饭袋”和“菜篮子”。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永久基本耕地和497万亩耕地不减量。 出台“双十”措施,加强粮食生产,促进种业振兴,选优良品种和良种,推行“土豆-玉-豆”复合种植模式和“稻油”轮作模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二)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要立足山城实际,努力突出巴基斯坦文化和生态优势特色,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加强城市建筑设计与管理,让居民看山看水。 一是要成为幽州市。 推进集团发展,以清江为主轴,以机场搬迁、高铁站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恩施高新区、高铁新区、空港经济区、小龙潭“两山”建设,践行生态新城,优化形成“3+1”集团架构。 加快城市更新,以东城群为主要载客量和服务升级空间,提前规划机场搬迁后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加快腾出空间更新,有序承接旧城区的人口和功能。 振兴石州古城,通过建筑工艺提升建筑艺术,修缮维护石州古城墙等文保单位,建设“六街十巷”,有序推进古城活化利用。 二是强化县城。 突出景观特色,坚持对滨水宽度、山体高度、整体密度的控制,加强对蓝绿空间的控制,推进建筑后退布局,塑造城市天际线。 坚持景区融合,按照景区标准建设县城,加快建设绿化300米、园林500米左右的带状公园、社区游乐园、口袋公园,将公园、绿地建设到居民家门口。 强化功能设施,加快老旧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窄路、密路网、小街区,科学布局学校、医院、文体、养老、育儿等功能设施,构建15分钟生活圈。 第三是成为一个非常小的城镇。 根据历史文化、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科学定位集镇功能,不断打磨小镇。 推动城乡整体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均衡配置、要素双向流动、产业协调发展,增强集镇服务“三农”功能。 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支持在有高速入口和火车站的乡镇建设区域中心集镇,促进边境城镇跨区交流合作,建设一批重要商贸小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 (3)富硒产业和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突破性发展。 立足资源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推动富硒产业和生态旅游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恩施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国家硒产业高地。 狠抓硒制品深加工,加快建设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力争到2024年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范硒资源开发利用,制定地方性法规《硒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和实施细则,加强硒科研、试验和应用平台建设。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中药材基地稳定在145万亩左右;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开发新产品,大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重点抓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产品,加强与药食同产地的中药材产品研发,努力把“华中药库”变成“华中药谷”。 全力打造现代烟草产业链,巩固传统烟草产业优势地位,同步发展新型烟草产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稳步推进电子烟出口,打造涵盖烟叶种植、重焙加工的现代烟草产业链, 卷烟生产、尼古丁提取和电子烟制造。二是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恩施取山水之美,汲取人文魅力,旅游基础好,色彩十足。 基础好,体现在旅游资源质量好,最具代表性的是“五个一”:一是遗产,即咸丰塘雅土司城遗址;一个峡谷,即恩施大峡谷;一代苗条的男人,即被誉为“天下苗条男人的活化石”,巴东神农习苗条男人;一个溶洞,即亚洲最大的溶洞——利川腾龙洞;一面镜子,被誉为中国仙本那,禾峰坪山峡谷的清澈玻璃之海。 国家先后建成国家级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湖北旅游小镇7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0个。 我们锚定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实施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川渝、武陵山区、长江**水道“宜深恩”旅游与区域旅游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景区,大力开发文旅新产品, 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力争到2024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 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公共服务、重点民生工程,谋划实施一批基础长远的重大工程,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构建强大的交通网络。 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启动沪渝榕高铁恩施段建设,加快安丈、恩乾尊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恩施机场搬迁。 从今年到2024年,力争每年建成一条高速公路,确保先后建成宣县、和丰东、建恩北、立县、新机场高速、立云、巴张高速、沪融沪重庆连接段等7条高速公路。 二是建设水利设施。 以城市防洪、流域综合治理、水源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2个大型灌区、35个中型灌区、7个改造养护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增加供水能力3个66亿立方米,新增灌区148万亩,改良灌区178万亩。 大力推进姚家坪水利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清江上游防汛问题,确保恩施地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水平。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 恩施是全省唯一的天然气常规产区,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占全省的1 3%。积极抓住国家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的机遇,统筹开发页岩气、水电、风电、光伏等资源,增气增新能源、扩储强网,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 构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锚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四个不挑”,继续落实国家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尖刀班”干部包组、包户责任。 坚持一户一策,加强对扶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贫困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救助,落实“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班”的精准帮扶措施。 坚持实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加强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建助工坊,开展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人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二是做好“地方特产”文章。 挖掘“土壤”资源,围绕茶叶、烟叶、蔬菜、医药等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突出“特”、工作特色、品质、品牌优势,通过品牌联姻、展会平台、借船出海等方式拓展消费市场,提升恩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拓展“生产”链条,注重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三是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借鉴浙江“千万工程”习的经验 保护特色村落,加强景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面貌。 抓住中央、省政府、武汉市和杭州市对口合作的对口帮扶机遇,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 加强乡村治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不断推动“人治”向“云治理”转变。 四是全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开展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工作为主题的深入教育,逐步落实省委、省委工作部署。 (1)理清思路,先弄清楚,再做。 严格落实“五明”要求,在试验区总体设计和战略框架下,自觉谋划恩施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后想就做好。 (二)坚守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坚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办群众的工作,拿出硬办法、硬措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发动群众,用好联合创造的理念和方法。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不断深化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忧、暖民心”的实践,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4)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和水平。 要牢记“三必须”的要求,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廉洁正直,积极调查研究,努力开创以保卫领土、保卫领土负责、履行保卫领土责任为政治责任的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政策杂志。
编辑 |刘萌萌评论 |胡承程发布 |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