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而日本作为传统的半导体制造国,作为领先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自然而然地在中国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同意限制向中国出口23种芯片设备。 我以为按照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就能吃到肉,没想到现在连汤都喝不上。 眼看年底就要来了,全球各大芯片公司都在盘点自己的年财报,但日本却黯淡无光。
日本半导体协会:10月销售额同比下降17%荷兰1%ASML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刻机制造商,在过去几个月里交出了辉煌的成绩单。 中国占其收入的4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两倍多。 该公司最近获得了荷兰**的批准,将更先进的2000i光刻机出口到中国市场,明年它在中国市场只会赚更多的钱。 美国的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和凯利研究公司(Kelley Research)也公布了他们的业绩,在中国的收入翻了一番,增长了50%。 两家公司都成功地抓住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分别从中国市场获得了48%和43%的收入份额。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尼康等日本光刻机制造商利润严重下滑,芯片设备和材料出口陷入低谷,主要原因是对华出口萎缩。 中国市场曾经是日本芯片产业扩张的重要战场,但随着技术逐渐落后于欧美同行,以及其他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减少,日本芯片产业未来的布局变得越来越困难。 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的分水岭。 首先是技术创新。 ASML的光刻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泛林集团和科磊在芯片材料方面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在这一轮技术升级中未能保持领先地位。 然后是市场定位和策略。 欧美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虽然前面有美日荷芯片联盟,但美荷两国显然更精明,总能第一时间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策略,避免与中国过于僵硬, 并没有因为芯片禁令而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合作。日本反应迟钝,当美国和荷兰放宽对中国芯片的禁令时,日本仍在忠实地执行对中国芯片的禁令,至今对23种芯片设备的禁令尚未发布。 反应迟缓了一步的日本,现在却发现自己被摆在了美国和荷兰一边,中国市场已经被他们消灭了。
由此可见,在给美国生命方面,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仍没有长久的记忆,美国和日本芯片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亲密而微妙的。 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传统的半导体强国,向世界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芯片和相关设备。 回顾过去几十年,日本芯片产业从辉煌到衰退再到振兴。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几乎主导了全球市场。 随后,面对韩国和台湾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以及自身产业升级的滞后,日本在芯片产业中的份额逐渐萎缩。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拥有众多设计和制造巨头,如英特尔、高通、苹果等。 这些公司对高品质零部件的追求使他们与日本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此过程中,日本公司一直在迎合美国企业的需求。 例如,索尼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领导者,铠侠是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索尼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苹果的iPhone,铠侠的闪存产品也是许多高端电子产品的选择。 在市场上,索尼和铠侠将最好的产品优先于苹果,而下一个最好的产品将出售给中国制造商。
从理论上讲,这种优先次序**会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尤其是同样依赖高端芯片性能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果不其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逐渐加大了自主研发的投入。 苹果启动了自己的芯片项目,推出了A系列处理器,并逐步扩大了其硬件组件的自给自足,日本芯片逐渐被抛弃。 近年来,由于美国的要求,日本不得不限制向中国出售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尽管这对日本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直接打击。 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对华芯片设备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连续11个月出现负增长。 雪上加霜的是,ASML的极紫外(EUV)光刻机技术创新将日本工业推向了一个艰难的转折点。 美国释放ASML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再次让日本感受到现实的压力。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日本半导体产业陷入了两难境地:既要保持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又要应对市场结构的变化,不能吃亏。 不得不说,夹在游戏大国之间的日本,无时无刻不在现实的压力下,而这种情况已经渗透到日本的方方面面,滋味着实在让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