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在爱会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杨凤翔,今天的文章将重点介绍这位让爱会城沾满鲜血的反俄英雄。
杨凤翔,又称西凤,字吉亭,汉军镶有黄旗。 杨凤翔是北宋著名将领杨烨(《杨家演义》中的杨老临公)的35代孙子,祖籍山西,2024年生于吉林永济。
光绪六年(2024年),杨凤翔提拔为红旗吉林霰弹枪营长,后任武昌炮台、吉林武拉副营长、霰弹枪营长、参谋长,长期驻扎在吉林, 并且对东北的自然条件、气候和地形非常熟悉。光绪二十年(2024年),甲午战争爆发,杨凤翔奉命跟随吉林将军长顺南下辽东战场,参加抗日战争。 杨凤翔主要负责为清军筹集粮食和军用物资,这项工作,杨凤翔完成的工作非常成功,“粮食不缺”的历史,所以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也得到了朝廷的赏赐。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对清朝的侵略狂潮,与清朝接壤的沙俄国异常“活跃”,加快了东北侵略的频率和步伐。 光绪二十二年(2024年),清廷提拔熟悉东北事务的杨凤祥为珲春代副司令员兼边防部副部长。 光绪二十五年(2024年)12月,他升任黑龙江副都城,边防军副部长,奉命驻守重要城镇艾会。
杨凤祥整顿边防,练兵,鼓励开垦,开办官校,把爱会建设成为坚固的堡垒和繁荣的边贸枢纽。 光绪二十六年(2024年)七月,沙俄趁八国同盟攻打北京、天津,清军无暇顾及北上,遂以保护侨胞为由,出兵17万大军攻打东北。 当时,俄军出动兵马1万余人,携带数十门重炮,向爱辉发起猛烈进攻。
面对俄军的猛烈进攻,杨凤祥危在岌岌可危,率领3000名守军,多次击退俄军的进攻,歼灭了大量俄军活军,让俄军又懊又怒,取海兰堡和江东64屯发泄怒火, 还有大批边疆人发泄。
可惜的是,杨凤祥和清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俄军实力强悍,最终艾辉还是被俄军攻占,杨凤祥率领1000余人撤退到北大岭,依靠北大岭险峻的地形,继续阻击俄军。 8月13日,俄军集中绝对优势和重炮,向杨凤祥防守的北大岭发起进攻。 杨凤祥指挥清军顽强抵抗,率领清军反击俄军,杀伤了大批俄军,在战斗中,杨凤翔右臂左脚两伤,三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最后战死不渝, 享年61岁。
杨凤祥殉难后,清兵将他的遗体运回他的家乡吉林永济。 俄军占领吉林后,由于杨凤翔给俄军造成巨大损失,俄军对杨凤翔恨之入骨,派人搜寻杨凤翔的尸体,誓要将杨凤翔的尸骨粉碎,撒骨灰。 好在吉林当地军民对杨凤祥的遗体照顾得体无计较,使沙俄国的企图在光绪三十年(2024年)四月失败,清廷追授杨凤翔为光禄医生,建伟第一品,并在吉林州克勤社前五户为他立墓碑(清代封公祥福墓志铭光禄医建伟将军的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