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一个有钱人的妻子死了,这个有钱人就会创造一个虚拟的妻子。 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一个机器人,在里面植入富人老婆的声音,甚至和富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那么,为什么会有虚拟人呢?
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死后,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对于活着的亲戚来说,也是一种担忧。 死者不思考,灵魂也不知道,但对生者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放不下的人会想一想,看着死去亲人的**或**,默默地哭泣。 如果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再现一个死去的亲人,用和死去的亲人一样的声音和笑容,就会起到一定的安慰生者的作用,暂时或永久地缓解死者的思绪,让生者从悲伤中走出来。 就像不和孩子在一起的老人想养一只宠物狗一样,他们可以用宠物狗代替孩子,甚至称宠物狗为儿子或女儿,从而达到同理心的效果。 把你对孩子的感情转移到你的宠物狗身上,你可以谈论它。 您可以通过将对已故亲人的感情转移到机器人上来安慰自己。
然而,机器人毕竟不是真正的人类,而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科幻电影中表现的程度,而是一个初级阶段,虽然它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它永远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也不能真正等同于人类。 一个有钱人可以创造一个虚拟人,让一个机器人代替他死去的妻子。 普通人不可能那样做虚拟人,而是空虚的忧郁。 但普通人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转移到宠物身上,转移到劳动上,转移到观光上,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放手。 迟早要放手,何必费心去想呢?
毕竟你要放手,如果放不下,就会变成心脏病,甚至成为自杀的理由,你要去“那边”跟着死去的亲人。 那么,制作一个虚拟的亲人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缓解悲伤,至少可以缓解焦虑,而不是自杀。 所以,虚拟亲戚不是真正的亲戚,而是被当成真正的亲戚,人家是在自欺欺人吗?当然是自欺欺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非常不同,也就是说,人与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 人出生后,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片面的,或者说,人们感知的世界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当人们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时,他们总是有一个鲜明的个人印记,而不是没有印记。 而这种理解本身的烙印并不可靠,而是某种片面的理解,片面的刺激。 可以说,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是一个主观世界,而不是一个客观世界。 所谓客观世界,只是一个很多人已经形成共识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一定的相对性,它们不是绝对的。 人们会把世界看作是自己主观的镜像,在世界上看到自己,或者把主体的精神投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就会找到自己的世界。 或者更确切地说,生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里。 毕竟,这个世界是多层次的、丰富的,甚至远远超出了人类认知的水平。 人类只能知道有限的世界,而不能知道整个世界。 因此,人类只局限于认知的世界,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世界上的东西,往往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视而不见。 意识已经筛选出来了,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被选择去知道,只能形成片面的理解。 如果你在更深的层次上思考,你会发现人们生活在他们所知道的世界里,甚至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经验中。
人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的意识投射到这个世界上,甚至把一个世界虚拟化,把很多人虚拟化,因为对世界和他人的理解是一种主观的理解,而所谓的客观理解只是一种相对客观的理解,而不是绝对的客观理解。 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而是认为自己生活在客观世界中。 当世界消失了,当其他人消失了,人们就会陷入绝望,因为他们失去了主观的精神对应物,失去了主观精神的镜像。 于是,世界就在那里,别人就在那里,各种精神对应物都可用,人们就会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与虚拟的人交谈和生活,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独。
如果把一个人的大脑拿出来,浸泡在营养液中,用微电流刺激神经,会让大脑产生某种幻觉,以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不会知道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电流刺激的结果,更不知道大脑已经浸泡在营养液中了, 但它不能支配身体。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虚拟的,我们周围的人也是虚拟的人。 你是不是虚拟人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 即使只是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对应物来代替死者,这也没有错。 就好像一个有两个孩子的人死了,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另一个人身上。 感情会改变,会改变,会倾泻到一些人或事物身上。 甚至人们会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没有感情的树木和花朵上,把拟人化的树木和花朵虚拟化,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类的感情。
其实,每个人都是虚拟的客观事物,同时,他们也是他人意识中的虚拟人。 或许,人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 最起码,从一个虚拟人的角度来看,他能看到世界的真相,看到自己的局限性,看到生活的荒谬和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