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看起来像抑郁症,但比抑郁症更难治疗,它被称为空心病。 究竟什么是空心病?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但实际上是“一种由价值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这些来访者虽然没有经历过重大挫折,但整天颓废叛逆,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虽然成绩好,人际关系好,但孤独感强,生活迷茫,对未来没有希望,无论游戏多么好玩,无论食物多么美味, 在他们眼里就是这样,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认为,空心病和抑郁症最大的区别在于,空心病是由价值缺陷引起的,它们往往会陷入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诸如**之类的哲学问题。
在现实中,空心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吴谢宇和北大“空心病”就是典型案例,那么,空心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缺乏快感缺乏等明显特征,与抑郁症相符。
但与典型的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都不是很严重和突出,所以它们可能看起来与其他同学或大多数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2.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觉得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缺乏价值观和意义感。
这种寂寞来自于与世界和周围的人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何况,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和成就,这似乎是一种成瘾,一种毒品。 他们似乎花了很多时间生活、学习和努力工作来获得成就感。 但当他发现自己拥有这些东西时,他的心里还是空虚的,他有强烈的无意义感。
3.平时人际关系很好,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但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做的,所以很辛苦,很累。
4.典型的药物**是不敏感和无法治愈的。
5.自杀意识一直存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那么暴力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自杀意念不是因为现实的困难、痛苦和挫折,而是用他们的话说,“我不太想死,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活着。 我完全不知道我的生命价值是什么,每天都是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最好早点结束它。 ”
因此,他们往往不会以这种痛苦和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例如烧木炭、上吊自杀和吃药。
6、意识模糊是长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这种意识模糊,可能以前也尝试过自杀。
7.传统的心理学方法无效。 他们的问题可能无法通过改变消极认知来解决,甚至无法通过研究原生家庭的问题来解决,并且通过早期的创伤来解决——你会发现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很好,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但总的来说,它们并不是父母离婚的典型问题, 早期依恋和早期寄养。
一开始就提到,空洞症是一种由价值观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碍,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1.典型的心理创伤、依恋、家庭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导致空心病。
2.环境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学习和考试中得到了更多的培养,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对学习和目标缺乏兴趣,生活就会陷入无聊的状态。 因为其他社会功能没有发展起来,他们不懂得负责、感恩,不懂得自己生命的意义,活得像行尸走肉。
3.缺乏教育,包括缺乏基础教育和缺乏价值观教育。
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只在乎分数而忽视或放弃了人的培养和成长,缺乏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高雅的利己主义者,导致了空心病。
在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通常是过度保护孩子,这种症状经常出现。 因为过度保护,他们无忧衣食,有的父母宁愿让自己悲伤,也不愿满足孩子。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会缺乏追求。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少,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同时又过于控制孩子,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创造力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逐渐失去了创造力,失去了对自己、对团队、对家庭、对社会学习的责任感。 这样一来,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整个成长过程也比较被动,比如长大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给予足够的指导,完全依赖自己,有时会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心中也有一种强烈的、向上的欲望,以至于他似乎对生活缺乏激情,阴郁,甚至对未来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