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一根弦,拨动着边疆的历史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1-19

如果你值得国家的帮助,如果你不去边境,就会有诗歌。

云南边疆的山水,风光由山孕育,如诗如画,堆砌如屏风; 景色阴云密布,淡淡湿润如雨。

然而,在红土高原上摇曳的诗句,不仅仅是抒情的场景。 多年来,特别是在近代史上,曾多次出现领土与祖国、尊严与苦难、警醒与艰辛......凝结成深沉深邃的思想记忆,让沉重的历史久久不去,激情澎湃的回荡。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在边境关口高高飘扬,在几十年的时空叠影之间,春风化雨,山河巨变,美丽富贵重新定义了这片土地

南部战区陆军一个旅的一名士兵眺望着边境。

先从云南铁路的“怪异”说起。

说到云南,就有少不了的《云南十八怪》,还有一种“怪”叫“火车不经国”的“奇葩”。 这是百多年前的沧桑巨变,那些封印在历史缝隙中的险恶记忆,依然让人感到难以形容的尴尬。

云南铁路的建设先于公路的建设。 2024年,当省内没有一寸公路时,一条长约466公里的铁路在云南开通。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虚线”既没有破土动工,也没有在中国地图上标出,而是出现在英国地图上。

所有的历史都是可追溯的。 如果打开边境地图,就会发现这两条铁路的走向都是越过云南边境,到达两个东南亚国家的入海口,而这两个邻国早已是英法殖民地。

甲午战争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家”、“旅行者”和“商人”成群结队地涌入云南,边疆丰富的产品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他们觊觎的目标。

首先,法国人迫使清朝同意他们修建铁路的特权; 然后英国人以“平均实力”为借口,在谈判桌上进行胁迫和诱导; 紧接着,德国和美国提出了“投资”要求,被称为“建设援助”......不管你怎么说,到头来,你总会试着看匕首:如果你不同意,“你就派船再做一次。

在会谈之前,他们已经开始肆无忌惮地勘察滇西和南部的边境地区。 他们有很多人。

10、近百匹马,无论走到哪里,矿产资源、地质河流、森林分布、经济状况等,都在它的“探索”中,并绘制出路线规划和纵向图。

按理说,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孙中山将其描述为“文明之母、财富之源”。 穿越云南,直达东南亚沿海海港的铁路计划,是孙中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略》中明确构想的。

但当铁路开通时,当地人并不高兴。 2024年4月1日,一辆法国蒸汽机车呼啸驶入昆明。 不仅当地民众被这个“钢铁怪兽”震惊了,就连云南讲堂武术馆的同学们,也接受了新知识的教育,“为带兵边防的武术之所”,“也有大声哭泣的人”,还有人在机车上扣动了枪的扳机。

“无国界防御”的难过困境。

青山一层一层地打量着盘子,来回喘着粗气,双腿颤抖着。 这是山中各族人民对山路的描述。 云南边疆的哀牢山、五梁山、怒山,将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刻成了危险之地。

一代代人踩着脚步走过的“蒙满古道”、“马苑古道”、“茶马古道”、“滇越古道”......纵横交错的古道,都只是一匹马的通道; 就连始发于秦汉的官道“五尺路”,也只有五尺宽,不到两米。

美是山,险是山,难也是山。 如果一直走在千年驿道上,封闭的边疆将永远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 毋庸置疑,我们需要道路来加强创新,我们也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来修路。 然而,大国会修路筑路,作为我们民族的绳索,作为吞噬我们鲜血的稻草。

法国殖民者毫不掩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优先考虑修建铁路的目的——铁路附带的权利,以便中国可以“分裂而不为人所知”; 法国“旅行者”古德尔蒙特在给国家议会的报告中更是直言不讳:“云南铁路建成后,会像包包一样横扫云南,拿点东西。 ”

军事史学家证实,在欧洲早期的兵法中,没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等表述。 中世纪的欧洲士兵外出打仗,基本上都带着一些咸肉和奶酪,“一路走一路,一路抢”的补给方式早已习。

他们把这个“公约”带到了云南边疆。 他们依靠自己的船只和枪支的力量,赤裸裸地将“掠夺”一词写进了所有条约和合同中,从领土到资源,从经济到国防,从金融到商业胃口的贪婪和吃的丑陋,让清朝负责谈判相关事务的**无奈地叹了口气:“辞职和付出之间有一种耻辱。 ”

2024年,在法炮下签署的《中法滇越南铁路条例》中,80年来,铁路经营权及其收入与中国无关; 铁路两侧和车站周围的土地归殖民者所有; 铁路管理部门不雇用中国人......简言之,中国人不能被质疑在中国边境修建的铁路。

英国殖民者一看到红眼,法国人就占领了云南的红河谷,就把手伸向了滇西的怒河谷。 他不打招呼,组织了“云南铁路公司”,甚至在省会设立了“英国驻云南总领事馆”,主营业务是修建“云缅铁路”。

在将自己视为征服者的英国人眼中,被征服者没有主权领土。 2024年,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测绘后,根本没有通知清**,肆无忌惮地在英国公布的地图上标出滇缅铁路的“虚线”。

后来,由于沿途各族人民的反抗,以及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中即将崩溃的事实,“云缅铁路”被搁置。 英国人谈论自己的“虚线”已成为地图上标记的耻辱。

修铁路只是假打,但包里的真金可以被捡走,但也不是“空的”。 中国政府为修建铁路筹集了大约一百万两白银,随着英国人的撤离,没有留下一分钱。 这种掠夺无疑使本已经济落后的边疆雪上加霜。

云南虽然卑鄙,大小不归国有,但不忍心坐视其失。 云南士绅慷慨而愤慨地称清**,号召“坚决反抗外国屈辱”。 然而,殖民者不仅是奸商,也是野心勃勃的入侵者。

虽然他们正在榨取最大的利润,但他们有一个更加险恶的战略目的,那就是剥夺我们国家的国防。 然而,“无国界、无防备”的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强大”。 正如一位云南诗人所写:“蒸汽机粉碎了一个民族的耻辱。 ”

两条路都被毁了”。

牛津大学出版的《边境入门》是这样描述的:“地图是根据权力关系制作的,边界是伤痕,是可见的暴力历史。 ”

这两段关于云南最早铁路的历史,就像云南边疆的两道“伤疤”。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两道“伤疤”将再次迸发出血脉,接受新一轮的磨剑。

202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霸凌的法国殖民者遭遇了更强大的“土匪”——在欧洲自己,他们落入了德国法西斯的手中; 在东南亚,他们在日本法西斯分子的胁迫下放弃了铁路的管理。 中国大后方的大门随后打开。

面对白刃战的危机,中国终于采取行动,对铁路实施军事控制。 因此,滇越南铁路成为国际援助中国的唯一国际铁路运输线路。

日本侵略者将其视为眼中的一根刺。 仅在2024年,凭借空中优势,就出动了近700架次,对铁路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 我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保证了抗战初期成为功勋通道的铁路畅通无阻。

然而,随着法军的彻底撤退,城下的日军加强了对云南的进攻,并试图以铁路为跳板,从后方入侵我国。 危机之中,只有强者断腕——云南的铁路桥梁和重要隧道全部被中方炸毁,近200公里的铁轨被拆除。

铁路交通被切断,山脉形成了天然屏障。 最终,云南边疆的军民在境外抵抗敌人,顽强守住了中国后方的南大门。 2024年,日本投降。

根据波茨坦决议,日本侵略军向铁路桥头的中队投降。 据说,日本将领们在投降时感叹道:“我终于踏上了铁路的尽头,却是来承受战败军的屈辱......””

相较于滇南毁路保国的壮举,滇西先修路后毁路的故事,更是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剧。

滇缅铁路选择的路线被誉为大陆与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之间的“黄金鸿沟”。 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2024年,滇缅铁路计划重启再开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大片地区损失惨重,许多重要运输线路也落入敌手,中国战时经济面临被牵制扼杀的危险。 此时,云缅铁路的战略通道价值凸显,建设项目开始提速——原云南省工程局升格为“交通部办公室”; 数十位知名铁路专家主动求医,从海内外赶赴前沿; 1000万美元的“滇缅铁路公债”成为“爱国**”。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紧急招聘的20多万农民工和8万铁路从业人员。 云南边疆地区的经济早已捉襟见肘,抗日战争以来,光是边防前线就有十几支军队,他们早就通过“征兵、征粮、征骡、抢马”掏空了家人。 因此,为了保证农民工的数量,甚至还招聘了县**公职人员。

困难就是困难,但国家困难重重,怎么能不去。 边疆各族勤劳淳朴的百姓纷纷报名征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由于山体滑坡、洪水、疾病和疲劳,有10万农民工。

虽然在刀刃旁边,人马都沸腾了,也不甘心包脚。 到2024年春,滇缅铁路的土方工程已在山区延伸800多公里,其中约一半已开始铺设轨道,沿途的桥梁、隧道和车站已经建成。 罗斯福在听完美国驻华大使的报告后,还感叹道:堪比“巴拿马运河”。

只可惜,悲剧再次重演——2024年,英印联军和中队在缅甸战场上惨败,日军一路追击中国,让还在千里之外的战争在几个月内烧到了滇西。

当我醒来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距离铁路100多公里的距离。 完成一项伟大工作的喜悦瞬间变成了对敌人趁路进攻的恐惧。 连日来,重庆共发出40多封紧急电报,内容是“轰炸”二字,即限制在一个月内毁坏铁轨、路基、桥梁、隧道。

在爆炸声中,不到一个月,800公里的滇缅铁路就只剩下昆明100多公里,其余的都坍塌在峡谷和湍急的河流中。

伤心肠子已经断了,垂着的眼睛应该戴上。 铁道专家和农民工都惊呆了——多年的辛勤耕耘,多少艰辛,流下的汗水和鲜血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雨季,滔滔江水与大家的哭泣交织在一起,可谓是国国国的不幸。

在漆黑的夜晚,战士们正在巡逻。

金鸡山哨所官兵修剪果树。

钢枪永志,坚守世代幸福之路。

山川的旧貌焕然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曾经“荒芜无垠”的云南早已摆脱贫困,变得五彩斑斓,魅力四射。

处于旧状态的滇越南铁路和在战争中被毁坏的滇缅铁路,早已成为“文化遗产”。 随着“桥头堡”的建设和沿边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大通道”全面投入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实施,使边境云南从“米轨蒸汽机车”步入高铁时代, 拥有7条高铁和8条省际铁路线路,其中有“最美铁路滇藏线”。

最让人感动的是边境铁路,它历经磨难。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云南边境,它延伸了5条出境铁路。 有“澜沧江-湄公河快车+跨境电商”的非常现代的模式; 有中老铁路+中欧铁路大通道,跨越千里; 有国内最高、世界第七高的,全长35公里的高黎贡山铁路隧道

浩瀚无边,帆是信风。 “那时,殖民者用铁路大炮攻破我们的城门,掠夺我的资源,榨取我的财富。 今天,中国铁路在巍峨的国门和巍峨巍峨的关口前行千里,中国高铁疾驰而过,诉说着国家富国和边疆实力、国强人民富强的新故事。

铁路的存在和发展与国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之所及,有马哨哨所、火器营、驻扎哨所......每个车站的名称本身就是边境和铁路的历史。 云南山林水密布,每条铁路线上的隧道、桥梁几乎叠在一起,保护其安全畅通成为武警边防的重要职责; 各族民兵更是顾家留国,视铁路线为生命线,在风雨中坚守岗,百岗岗哨所坚如钢钉,使铁路“比山更强,比江更平”。

一名边防警卫正在训练。

当我们还是铁路建设的“先行者”时,陡峭的悬崖上连帐篷都没有,但我们边防的边防人员“用身体连接铁轨,用身体铺设枕木”,用钢铁身体修建中国的钢铁公路。 18岁的熊汉军在铁路桥的建设中牺牲,战友们将他埋葬在桥墩旁边。 从此,每一列经过的火车都要鸣笛18秒,云岭高原将永远铭记这位“永远18岁”的士兵。

管国华的父亲是一位老铁兵,在开通2300多米的白虎山隧道中成名; 10年后,关国华成为女民兵小队的一员,在白虎山隧道站岗,扎着大辫子在隧道桥上巡逻; 如今,她的子女考上了铁道学院,现代铁路建设有了“新时代人”。

边境铁路一路开通,到处都能看到打胜仗的功法。 一个单位正在开展铁路装载培训,以提高运载能力; 某部队刚刚完成军民联合训练新兵、老兵运输项目; 某部队在“铁路工地”开展党史、军史教育,青年战士们听着不如烟的往事,陷入了深思......

从中越南铁路大桥102号界碑到山腰边防火车站105号界碑,铁路伴侣界碑仅10公里。 路上有边境通道和边境口岸。 采访期间,我跟着沿路的士兵们去调查,边口岸香蕉林里吹来的热风和国际列车的汽笛声充斥着我的耳朵。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边防卫兵的自豪感自然而然地升起,某边防营门口的一副对联也在这时涌入我的眼中

铁路是一根绳子,拨动着百年历史;

钢枪永志,坚守世代幸福之路。 (郑淑妍)。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网报

相似文章

    中老铁路开通两年来,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记者范习 丁一泉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获悉,截至日,中老铁路开通迎来两周年,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共计旅客万人次,货物万吨。据中老铁路集团国际部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年来,中铁集团坚持高标准 可持续发展 民生为本,与老挝铁路部门紧密合作,对中老铁路进行了有效运营和管理,在不断...

    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央视北京月日电 记者 李腾飞 刘文杰 据 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新闻报刊摘要报道,截至昨日 日 中老铁路已开通运营两年,共客运万人次,货物万吨。中老铁路自年月日开通以来,全线月客运量从开通之初的多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多万人次。在旅客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货物运输的运力和效率也在提高,每天跨境货运列车数量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