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王成良身体不适,最先接触的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他签约的家庭医生陈耀。 “陈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医术高超,有耐心,我问了很多问题,她总是面带微笑地回答。 ”
我可以出去看医生,也可以在家看医生。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采访了沈阳市和平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面对老年人就医需求激增、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沈阳持续加强社区医院建设,越来越多的“受人捧人、人气爆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同时,由于岗位、人员、资金的匮乏,许多社区医院仍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 如何留住人才正成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共同挑战。
社区医生为居民看病。 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刘毅春 摄。
在家门口看医生,可以让老百姓心里有个“医生”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特色门诊,家庭签约医生**解答疑问,安宁治疗病房守护患者最后的旅程,跨越千里远程会诊......近日,记者走进和平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小”社区医院在基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小病、常见病在家也能诊疗,越来越多的居民就医体验不断提升,健康管理效果大幅提升。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居民都有家喻户晓、记忆犹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凌晨5点,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沈阳市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陈耀已经开始准备了。 她轻点手机,同时向四位居民微信群发了“今日探访”的字样,群里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询问:“陈医生,我的心不太好”“这些药可以一起吃吗”“我最近头疼”“近期有没有免费的肺部CT”, ......在四个微信群中,都是她的签约居民。
41岁的陈瑶,是签约居民心中“亲近女儿”的人。 她全天 24 小时提供服务**,并随时提供在线咨询。 “舅舅,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平时晚上都喘着粗气。 这是陈瑶在23点发来的消息。 93岁的李林斌喘不过气来,陈瑶白天咨询完了,晚上还是不放心,“不管多晚,我都得回复群里的消息。 ”
社区医生陈瑶正在做健康讲座。 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刘毅春 摄。
在大庆路社区的健康促进课堂上,陈瑶正在向居民介绍高血压的风险。 在50多位听众中,64岁的北市社区居民焦玉光和他的妻子早就听说陈瑶是个有责任感的好医生。
陈医生能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讲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我们受益匪浅,她是一位能理解人的好医生,我们非常信任她。 听完讲座,老两口决定和陈瑶签约。
我去过很多医院,但我不想收留父亲,最后来到了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那里我住院了20多天。 陈杰93岁的父亲患有结肠肿瘤,每天胃痛呕吐。
姑息治疗的原则是将自然死亡视为世界的正常部分,减轻疼痛症状,并在生命末期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和精神支持。 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莹回忆,61岁的班素兰长期饱受恶性胶质瘤的折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标解了老人的头痛。 随后,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班苏兰安然走过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自2024年起,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姑息治疗试点工作,通过医学、护理等方式,为绝症患者或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和人文关怀,让患者尽可能舒适、有尊严地死去。 自病房成立以来,安宁治疗病房共收治521名患者,其中169名患者在安宁治疗病房安详离世。
图为摆放在儿科医生办公室的各种中草药。 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余晖彤摄。
走进和平区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沈玲的诊室,小架子上摆放着100多种中药材。 每次见到病人,沈玲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准备一个专门的中医穴位贴片。
长期以来,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中药浓缩汤、中医穴贴的儿科专科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被患者称为“儿童王”。 沈玲说,过去“儿童王”的药是粉面药,为了让它更适合儿童,医院对药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专门从北京引进设备,把药面变成汤剂,然后榨汁浓缩。 “成品只是一个小袋子,孩子吃起来比较方便。 用药5天后,只有100多元,药是免费煎药的。 市民赵媛说。
40岁的任赞阳家里有三个孩子,“中药制剂对孩子的腹痛特别有效,吃两三包就能好转很多。 “即使他要开车20公里,他也必须来这里接受治疗。
和平区火车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李冬梅认为,中医“简、试、价、效”的优势,在初诊治疗中往往事半功倍,而按摩手法和针灸可以缓解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与科室常见疾病相关,适用范围更广有些孩子有消化问题,但害怕打针,所以我们使用小儿按摩。 ”
优质资源下沉,特色科室培育,家庭医生签约
记者采访发现,和平区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所以受欢迎,背后有三个原因。
一是医疗联盟模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 今年以来,和平区在北市、长白两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全科专科门诊、专科联合门诊建设,将医学专家纳入家庭医生队伍,使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显著提升。 实现了慢病筛查、诊疗、危险因素干预、随访随访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以医疗联盟建设为载体,形成了医护人员和社区患者“两上两下”机制,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局副局长傅文利说,一是医务人员双向流动。 即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到**医院、**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指导体系;二是实现患者双向转诊。 根据需要,将疑难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并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社区继续**。
二是点耕特色部门。 傅文丽认为,在社区建设“儿童王”、安宁治疗病房等特色科室,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居民在基层选择首诊。
图为摆放在儿科医生办公室的各种中草药。 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余晖彤摄。
南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李冬梅平均每天收治20名小患者,她坦言,儿科医生短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
李冬梅经常去南湖、长白等地区开展周检活动,对基层诊疗也有更全面的了解。 “很多家长不了解中医儿科的治疗,也不了解其理念和适用范围,现在首要任务是加强宣传力度,让群众先了解,后认可,最后选择中医儿科。 ”
以特色儿科为例,目前,和平区在长白、深水湾、南湖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儿童王”工作室,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和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是完善社区医生合同制度。 和平区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根据老年人不同的诊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包,还开展住院档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孕妇产后访视等上门工作。 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单位,确保合同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陈瑶团队已签约个性化患者8600余人,和平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73支家庭医生团队进入1579个居民微信群,24小时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鼓掌和称赞”的社区医院仍在努力留住人
我们一听说上级医疗机构在招工,就如同'****',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都没了,社区医院成了上级医院的培养基地。 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莹无奈。 记者采访发现,缺岗、缺人、缺钱的“三缺”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是岗位占比过低,岗位级聘用期长。 一方面,中高层岗位占比过低,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另一方面,该职位职等的雇用受到工作人员服务年限的限制。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和平区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共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36人,因岗位比例限制,无法聘任相应岗位。
雇用至少需要 1 年,最多需要 8 年。 所以很多同事等不起了,离开了。 陈颖表示,现在国内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招聘、职称考核方式让很多业务骨干流向大医院,大医院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
二是编制规模小,工作任务繁重。 近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有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增加,但人员配置很少调整。 为了缓解任务压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通过公益岗位、人事服务、劳务派遣等方式招聘编外人员进行补充,甚至部分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编外人员。 工资低、心理落差大、缺乏激励机制、填**、上门随访等繁琐琐碎的工作,导致基层医务工作者留任率低。
三是医疗收入少,基层职工待遇差。 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公共财政支持,但在收入分配方面,绩效考核机制并不特别偏斜。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公共卫生、超声影像、**、精神卫生等专业岗位无法招聘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优秀医生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陈旧老化,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合理批准设立岗位,选聘放射医学等方向专业人才;淡化**、课题等分数占比,以基层服务年限和实际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晋升;**金融人才扶持计划向基层倾斜,以弥补现有的绩效资金缺口。
社区居民参加健康讲座。 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刘毅春 摄。
另一方面,医疗联盟服务模式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 部分一线医护人员认为,目前医疗联盟建设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医疗联盟内部的绩效分配、资金支持等机制尚未建立,医疗联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 要长远发挥医联体制的优势,还需要医保、财务等多个部门形成合力,自上而下推进“财经沟通、医通人际沟通”。 (新华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