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家企业和团队参与大赛,12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66个项目进入深度对接,11家轨道交通主办企业开通榜单......记者昨日获悉,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专业大赛圆满落幕后,在组委会和株洲市科技局的协调下,对接转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作为国内首个以轨道交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新创业盛会,其举办将对株洲乃至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项目负责人,“合作交流成效显著”是他们的总体回答。
打造产业创新交流新载体
我们的移动供氢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多地氢能调车机车和氢能轻轨车辆。 自获得专业赛团体一等奖以来,连日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新能源系统研究院院长孙双成不断收到链上企业的询盘,其团队研发的移动供氢系统能够有效满足轨道交通大容量、高安全性的氢气需求, 这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孙双成表示,此次活动对项目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不仅企业主动联系,技术链上的团队也有兴趣前来合作,有利于项目的延伸和发展,不断迭代,供氢能力更加完善。
而这只是赛后项目对接的一个缩影。
自2024年以来,株洲市陆续举办市级、省级轨道交通领域竞赛,让更多人了解株洲轨道交通行业的实力和潜力。 国赛升级已成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所说,本次专业大赛不仅是一场竞赛和学术讨论,更是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为轨道交通领域的需求和沟通搭建了新的渠道和载体, 在成果结合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助力中国的“制造”走向中国的“创造”。
当前,加快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已成为全球共识。 从国外发展布局来看,欧盟启动了欧洲铁路项目发展计划,构建未来铁路体系。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在氢能机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270家企业正在参与轨道交通行业的竞争。
株洲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7%,行业本土配套率达80%以上,位居全球前列。 不断创新,已经到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时刻,而本次专业大赛,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和“新星”项目,令人眼前一亮。
开发新型联轴器及高转矩密度永磁直驱电机,突破基于智能感知的主动悬架控制技术,应用实时和虚拟测试技术,构建半物理测试平台......这是中车诸暨公司牵头的“新一代轨道交通高效驱动系统技术”科研项目的创新“成绩单”。
经试验计算,与异步牵引系统相比,曳引系统的能耗可降低10%,驱动系统的噪音可降低15分贝,行走驱动系统的重量可降低10%。 一年可为一线城市地铁节约2节电4亿千瓦时。 中车诸暨公司基础研究测试中心主任沈龙江表示,智能化技术让低能耗、高安全性的轨道交通成为现实。
再比如降噪,这是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世界级难题。 针对机车高速运行过程中的噪声问题,中车诸暨技术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车辆噪声主被动融合控制系统”备受关注。
试验证明,在我司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机车机身、关键系统、风道系统等的降噪装置的部署,可有效降低降噪装置近30%。 项目负责人、中国中车振动噪声控制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李登科表示,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动车组、地铁、机车等40多个工程项目。
担任大赛评委的中南大学高铁研究中心教授王忠刚表示,本次专业大赛涌现出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和系统化解决方案,体现了新型轨道交通系统融合发展的新活力,将更好地助力中国“创”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