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11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币贷款增长109万亿元,同比减少136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56亿元。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加。 4% 和 108%,总体来看,金融有力支撑实体经济。
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贷款增幅已超过上年水平,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定。
接受时代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受去年高基数影响,11月M2同比增速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没有减少,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政策重心正在从货币政策转向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信贷交付将保持平稳有序。
11月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当月新增信贷规模呈现“环比上升、同比小幅下降”的态势。 结构方面,当月企业贷款保持稳定,住户贷款有所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重点加强贷款均衡配置,统筹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年底信贷供给趋于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考虑到10月以来地方政府发行了大量专项再融资债券,部分存量贷款将从11月开始陆续偿还,这将对冲新增贷款总额,但总体稳定在合理水平。
分行业看,11月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业(机构)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减少207亿元。
温斌指出,月内短期贷款和中长期居民贷款表现良好。 受当月“双11”购物节和10月低基数影响,居民短期贷款有所改善。 在房地产市场扶持政策推动和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提振。
对于当月票据融资情况,广发**银行联席首席分析师王先双认为,部分银行年底增持票据,为年初“开局”囤积额度。
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保持稳定。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幅为2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56亿元。 其中,人民币对实体经济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减少447亿元;**债券融资净额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92亿元,是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的主要原因。
* 债券融资净额的增加是11月社会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 光大控股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社会金融的每一个子项目,包括债券融资,都体现了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金融支持。
张旭强调,发放贷款、购买**债券、公司债券,都是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途径。 “金融部门购买**债券,金融系统将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这显然使实体经济获得资金。 他说。
他还指出,年底政府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对社会金融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 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目前正处于新一轮的社会金融增长浪潮中。
此外,11月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公司债券净融资额同比增长。其中,11月信托贷款增加197亿元,同比增加56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03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公司债券融资净额1330亿元,同比增加726亿元。
信贷发放将保持稳定有序。
11月底,广义货币余额(m2)为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为03 和 24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 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底和去年同期低0.06 和 33个百分点。 两者的剪刀差距较上月进一步拉大,反映出资本激活效率低下,目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有待恢复。
今年以来,M1同比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近两个月表现低迷。 张旭认为,一方面,这是由于企业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将活期存款转化为既有流动性又有收益的理财产品或其他类型的存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浙商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货币端有望保持紧平衡,考虑到国际收支压力,降息难度大,年内降准概率不大,降准可能在明年一季度。 当前,我国政策重心正在从货币政策转向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预计货币政策将辅助产业和财政政策,信贷交付将保持稳定有序,避免大起大落,结构将增减。
温斌认为,在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和“总额适度、节奏稳定”的大基调下,货币和信贷的增长不仅会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坚实支撑,而且会强调持续稳定的交付, 从而更好地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的需求。金融机构将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求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总额和结构的双重调整,较好地平滑月度和季度波动,以稳定的信贷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