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为 321%,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达516%。这意味着 50 岁以上的人中有 1 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 3 名女性中就有 1 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65岁以上的人中,每2人中就有1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 因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老年人的比例也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
那么,这种疾病如此高的患病率是怎么回事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 其特点是骨质减少,骨微结构恶化,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其最直接的不良后果是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不仅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这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老年男性还患有骨质疏松症,这与老年人骨组织的退化有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失衡、长期用药、内分泌疾病、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气”有关。 年老体弱,脾虚,肾精虚,肾阳虚,不能充骨髓;或善假恶侵,善假守卫不稳,外恶趁虚入,骨不滋,骨虚骨松;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得不到滋养,肾气虚弱,骨髓无法充盈。 被归类为“骨萎缩”。
许多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知之甚少,经常在跌倒骨折后经过医生的诊断和解释后,才得知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有关。 很多人之所以不完全了解他,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没有出现非常急性的表现和症状,这也是疾病隐匿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如果你患有骨质疏松症,你的身体会在很多地方发出警告信号。
首先,年龄是一个首要因素。 在中老年人中,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中,人们应该警惕这种疾病的发生。 由于进入中老年,也进入了疾病的高发期。 绝经后妇女的风险更高。 其次,一些常见问题也要提高警惕。 例如,无缘无故的复发性腰痛,尤其是在夜间、清晨和活动时。 有时,疼痛不仅是慢性的,而且在下背部,而且在整个身体上。 另一个特点是伴有腰痛、身高矮小、驼背。 这表明脊柱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高度下降,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现。 最后一种是人生跌倒后的骨折,这已经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最严重的问题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细节外,还可以通过更直观的检查来诊断疾病。 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骨密度测定法,通过仪器检测腰椎、腕部、髋关节等部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 也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相关酶和肽含量以及生化指标来综合判断。 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甚至可以通过X射线检测到。
那么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呢?首先,仅靠补钙是不够的。 许多人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了解,认为需要补充钙或维生素D。 其实,仅仅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同时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西药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如福山梅,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还有一些激素类药物,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使用。 此外,中医对健脾补肾、健筋骨也有很好的效果。
平时,中老年人应注意适当的户外活动,通过增加肌肉含量来保护骨骼,但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幅度过大。 适当的阳光照射用于促进骨骼合成。 此外,对于轻中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药物干预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跌倒,跌倒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 这样可以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尽快以科学的方式预防和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从而给中老年人一个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