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9点左右,杭州市临平区秋山小区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有人要从楼上掉下来了!”
只见在51号楼1单元南侧,不知为何,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3楼和4楼之间的平台上,离地面约10米,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 楼下,小区里有二三十名居民,隔着一楼院子的墙,他们焦急地喊着,一时间无奈。
关键时刻,一个瘦削的身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只见这个年轻人迅速翻过栅栏,踩着管道和空调机组,一步步爬了上去。
*屏幕截图。 这时,老人不小心从平台上摔到了3楼空调的围栏上。
就在众人心怦怦直跳的时候,年轻人来到老人身边,打开窗户,半搀半搀扶地送老人进了房间。
围观的人群松了一口气,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这个正气勇猛的年轻人,就是杭州**报业集团日送电商***临平配送站的送递班长李晓元。
昨天傍晚,在事发小区的楼下,我们遇到了李晓元,他似乎有些紧张,甚至忘了摘下头盔,于是他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四楼挂着一个老人。
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
12月13日凌晨,闹钟准时敲响了五点半。 李晓媛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给两个女儿做早餐,送她们上学,然后骑车到送货站,整理收拾当天的报纸,开始忙着送餐。
按照既定的路线,他来到秋山小区,开始从一栋楼送到另一栋楼,突然,他听到不远处传来急促的喊叫声,说有人要倒下了。
李晓媛扭动电动门,骑到51号楼底:“只见4楼左右,有个老头子垂在半空中坐着。 ”
围观者有的报警,有的在寻找走廊长,此刻,老爷子似乎撑不住了,渐渐滑到了三楼的空调外架上,一条腿在(架子)里,一条腿在外面,随时都有掉下去的可能。
先救人。 李晓远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他先推开了一楼院子的门,发现打不开,然后顺着灯杆直接爬上了栅栏,踩着墙来到了二楼的平台上。
然后,与时间赛跑继续往上爬:“我是老兵,这些矮墙,以前我们训练的时候,都要爬。 ”
从2楼爬到3楼的平台,李晓媛费了很大的力气,在这个过程中咧嘴笑了好几次。 “平台的一侧有一个空调架子,另一侧有一个顶篷,留下的空间很小。 李晓远双手抓住平台,靠着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支撑双腿,躺在平台上,然后慢慢站起来,这个动作既需要力量,也需要灵活性:“如果我的手软了,很有可能我自己也会摔倒。 ”
当我来到老人面前时,我告诉她我是来救你的。 李晓媛说,老爷子当时没有回答,只是对他笑了笑,仿佛他知道眼前气喘吁吁的男人是她的救命恩人。
我试了一下,碰巧三楼的窗户没锁,可以推开,里面有一张桌子。 我在里面喊了一声“有人吗?”,见没人应答,我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就用一只手搂住老人的腿,扶着她,让她踩在桌子上,一点一点地扶着她进了房间。 ”
现在回想起来,两三分钟过得很快,时间很长,我还是有些害怕。 当我爬进窗户时,我的手在颤抖,但我很高兴看到老人安全了。 ”
老人的儿子和社区工作人员。
来到下车站。
他当面向李晓媛表示感谢。
这时,51号楼的掌门人叶奶奶也来到了现场,老爷子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 因为一时不知道自己住在哪家,叶奶奶提出先送她回自己家。
当时,老人只用一只脚穿鞋,另一只脚就摔下了楼,所以我想我会把老人背在背上。 李晓媛抱着老人下了三楼,然后上了三楼,又到了走廊里的长爷奶奶家。
见老爷子没事后,李晓远松了一口气,默默的离开,继续送报纸。
80岁的走廊长叶奶奶说,事发时,她刚做完早操回来,就被匆匆赶来的居民叫到现场。
我跑下楼,看到老人挂在上面,卡在空调的栅栏上。 叶奶奶说,她亲眼目睹了救人的过程,“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他(李晓媛)没有绳子,也没有保护,所以他爬上去救人。 相当危险,相当危险。 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拉着老太太的脚,把她扶进了窗户。 ”
这个年轻人,佩服又佩服,他不关他的事来拯救它,但他也帮忙把老人抬到我家。 说到这里,叶奶奶的语气更加激动了,“见警察来了,小伙子就默默地离开了。 这件事在我们社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在获救的时候都在鼓掌!世界上还有很多好人,这样的年轻人值得我们骄傲。 ”
李晓媛(左)和叶奶奶。
当天下午,老人的儿子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李晓媛所在的分娩站,当面感谢他:“其实,我觉得我什么都没做。 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获救老人的儿子周先生。 周先生说,老人(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不知道为什么会从四楼的阳台上爬出来,但好在被送报纸的年轻人救了出来,目前身体健康:“我真的很感谢他!谢谢大家的关注!”
早上,我做报纸和期刊的投递员。
下午,我抽出时间兼职处理了几个外卖订单。
李晓媛,40岁,河北省沧州市河间人,18岁参军,来到杭州。 退伍后,他留在杭州,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用武术**形容'飞镖大师',一直从事保安工作。
2024年,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女儿,李晓媛来到杭州**报业集团日报电商***临平集散站从事送报工作。
我的妻子工作很忙,所以做这份工作不会耽误我接送女儿的时间。 早上可以送他们上学再去上班,下午抽出时间兼职跑几个外卖,晚上接完饭后做饭给他们吃,然后帮他们做作业。 说起自己的两个女儿(初中大二、四年级),李晓媛脸上满是笑容,开口:“我跟他们说过,我上班的时候救了一个老头子,他们还是不相信,说爸爸,你太老了,要救人?直到我看了**,我才惊讶地说,爸爸,你太了不起了。 ”
李晓元说,远在家乡的妻子和父母,这两天也得知了他的获救情况:“我老婆说我做对了,父母只需要我注意安全。 ”
李晓媛是个热心肠的人。 平时,李晓媛看到有需要的人,总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帮路人打轮胎,帮人扶起掉落的电动车,帮老人送报纸时搬东西。 “我经常在外面跑步,我总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需要别人的帮助,这都是一种姿态。 ”
捏着手指,李晓媛在杭州待了21年,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在眼里,在心里。
杭州的美好故事也在不断感染着李晓远,成为他心中的一颗种子,给了他站起来的勇气:“比如彭庆林,那个救人的外卖师兄,我真的很佩服他,他敢跳得这么高。 如果我们将来再次见面,我想我会继续。 ”
*:橙柿互动城市快报记者朱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