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香茶楼里,十多个老人坐在一起,有的演奏音乐,有的唱歌,戏曲悠扬关爱中心里,老人三三两两地散步聊天,晒着太阳,做家常饭菜,笑声......无穷
桐庐县横村镇独山社区有一条专用道路,距离不到200米,但有公益茶馆、养老中心、老人食堂、挂着“幸福巷”招牌的爱心商店,为周边老人提供便利。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每天“活跃”的身影,他们或唱歌,或打鼓,或跳舞,或练习书法,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因此,当地人称这一段路为“幸福巷”。
如何实现“老人有关爱、有幸福”一直是独山社区的焦点。 在“未来社区”理念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导和推动下,去年以来,独山社区以党建、联建凝聚红色力量,全力打造“幸福巷”养老服务综合体,深化党群服务品牌,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探索形成“老年人自主发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内外联动“双循环”模式,持续提升老年人服务便利化水平,用心、用情托起社区幸福的“夕阳红”。
将沙子聚集成塔。 夕阳“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11月27日凌晨,62岁的徐坤明天一亮就起床,打扫完“幸福巷”关爱中心后,就到社区房间打扫卫生、泡茶、等待老朋友的到来。 这是他担任“幸福队长”的第二周。
徐坤明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也没什么爱好,过去喝完茶晚饭后,他去了各个朋友家。 今年8月,好友徐平带他走向“幸福”,至此,他不仅结束了“流浪”的生活,还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学会了锣鼓。 就在上周,他干脆搬进了“幸福巷”护理中心,并在这里安了家。
口口相传,带人带人,聚集了今天《幸福》的热度。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公益茶馆——香香茶馆。
独山社区位于横村镇老城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共586人,约占总户籍人口的43人5%,可以说是镇上“最老”的社区。 一方面是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是资金有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平华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于2024年率先在社区开设香茶馆,供老年人免费使用。
由于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大家慢慢聚集起来,像滚雪球一样,以茶馆为中心,“朋友圈”越来越大。 今年76岁的冯冠东是茶馆的“老茶客”,在茶友们的指导和鼓励下,他自学唱歌,几乎每天都去茶馆,在社区老文化站82岁高龄的负责人徐宁初的带领下,两人结成了搭档, 一个弹钢琴,一个唱歌,生活很舒服。
2024年,周平华率先设立老年人食堂,设置90岁以上老人1元、80岁以上老人2元、70岁以上老人3元、60岁以上老人5元的餐费,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用餐需求。 同时,对残疾人给予特别照顾。
一等和二等的残疾人免费。
食堂里的食物虽然不奢侈,但久而久之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好”,周平华坚决不降低食材的采购标准。
徐平的父亲是社区的老党员,曾对周平华说:“办食堂是好事,可以筹款,我们都会支持。 周平华闻言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社区食堂是为老人服务的,我怎么能让你再捐,总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
虽然老人们已经对社区的暖心做法很满意,但周平华总觉得还不够。 后来,在她的指导下,社区老人们成立了“幸福巷”娱乐俱乐部,成立了独山故事社、快乐腰鼓队、强牛锣队等8支志愿者队伍,吸纳了100多名固定会员,定期开展腰鼓、锣鼓等活动, 每周都有书法、故事会和唱歌。为了鼓励大家的热情,周平华还申请了抖音账号“幸福故事”,安排社区工作者为老人提供直播服务,将大家的日常活动进行拍摄剪辑放到网上,引得不少年轻人感叹:“这些爷爷奶奶比我们还要'潮流'!”
我们迫不及待地等着别人为我们做活动,我们可以主动发挥我们多余的热量,让自己更有激情和活力。 老党员洪炳熙笑着说,社区搭建舞台提供场所,老人们主动参与,互相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巷”娱乐会所。
党建引领打造温馨大家庭。
多年来,资金一直是困扰独山社区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党建的领导。 今年5月,“幸福巷”党建联建启动,吸引了来自政府机关、国企、学校、两类新型等单位的20个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着力打造幸福巷关爱中心、爱心超市、理发店、功夫作坊、老人零钱包等7大服务场所。 种子店、老年活动室、家电维修店,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基层自治提供强劲动力。
在党建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工作更有信心、更有信心、更自由。 周平华说。
走在“幸福巷”,贴着“幸福巷”招牌的爱心店格外醒目,这些店铺的运营依靠的是爱心积分系统。 居民在爱心商店出售自己种植的不能吃的蔬菜水果或提供给老人食堂,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其他商品。 店主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来赚取积分。
每月25日,独山社区爱心集市如期开放,社区党员化为推销员,党建单位提供的农产品、日用品、多余食品供应“上架出售”,老人们可免费到摊位品尝, 队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交换物品。
中心周边有各式各样的爱心商店,还有香乡茶馆和老人食堂,住在这里非常方便。 今年年初,79岁的江宝莲和88岁的丈夫搬进了“幸福巷”养老中心,开启了老年生活的新阶段。
“幸福巷”关爱中心以**为主,社区支持,志愿服务站联动,月租金仅150元,在满足住宿需求的同时,可为老年人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
许晓燕是“幸福巷”娱乐会所的全能型选手,她能唱歌能跳,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志愿者团队需要她,她一言不发地加入进来,角色转换非常好。
我们“幸福”最大的特点是友情和幸福,就像一个大家庭。 今年69岁的钱昭迪由衷地感叹道。 今年4月,她从台州回到独山社区,加入了快乐腰鼓队,在张晓岚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跟随队长翁灵迪练习习腰鼓,并在短时间内跟上了阵型。 闲暇之余,她喝着茶,和大家聊天,渐渐地,她的心情和身体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她不仅脸色红润,还“失去了”拐杖,身体比以前硬朗了许多。
依靠党建的引领,独山社区的老年人不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且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了收入。 在党建单位的支持下,“工夫作坊老人零钱包”正式成立,老年人可以来这里从事针织品加工、缝纫等体力要求不高的工作,一些有技能的老年人一年可以赚到3万元以上。
幸福和友谊 建立一种大的自治模式。
周平华介绍,在“幸福巷”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过程中,老年人、社区、党建单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孙竹香是“香香茶馆”的负责人,她平时陪着老人喝茶聊天、看报纸,一边认真细致地做好卫生保洁、图书管理等工作,一年多后,随着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的了解,每当发生邻里纠纷时, 她总能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多次帮助解决冲突。她耐心地劝说、细致讲解政策规定,使上访者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无理上访带来的严重后果,成功解开了上访者心中的结。
“幸福巷”关爱中心成立后,独山社区也推出了“幸福巷”制度,鼓励社区党员和志愿者轮流担任幸福巷关爱中心负责人,任期一个月,协助社区日常管理工作。 “因为是志愿者岗位,我们一开始担心没人愿意来,没想到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周平华自豪地说,中尉长制度一经启动,大家都踊跃报名,老少皆宜,谁也不甘落后,现在值班的中尉往往要等上几个月才能轮到他。
此外,“幸福巷”还建立了月度服务索赔机制和“三单”,由党建单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医疗、文娱、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群单将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与志愿者的个人专长有效对接, 党群令、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上门理发、亲友、网上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补齐民生短板。同时,当月值班党员将轮班,协助社区处理日常事务,诉诸和实现群众的“微愿望”,实现从“一家人”到“人人”的社区治理,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重”。
夜幕降临,老人们陆续离开香香茶馆和老人活动室,“幸福巷”关爱服务中心的灯光亮起,这“幸福巷”里的幸福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