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垂钓者在钓鱼时习惯了“打窝钓”,尤其是玩桌钓的人,因为钓法本身讲究钩钓与钓的结合,边钓边诱钓。
在其他季节,直接在巢里钓鱼也没关系,甚至可以不打巢,靠饵料和雾化的频率来引鱼钓鱼,而在冬天,我们不必急着下竿,比如筑巢后可以晾晒一个小时。
不管是玩传统钓鱼还是桌钓,都可以“等”再放竿,但这个等待时间不是固定在一小时,可以缩短或延长一点。
晾晒燕窝的原因和意义
不要在筑巢后钓鱼,等待一段时间再钓鱼,这叫“晾巢”。
那么为什么要晾晒燕窝呢?最直接的一点是,就算是直接下巢钓鱼,短时间内也钓不到,既然钓不到,那还不如等一等吧,毕竟天气这么冷吧?
冬天水温低,鱼儿不活跃,不喜欢动,所以入巢时间比较长,即使入巢也不会马上吃饵料,上墨时间也比较长。
鱼不入巢,我们都是无效的垂钓,纯属浪费精力,即使有鱼入巢,早期的数量也不多,咬钩的欲望也不高,我们开始钓鱼太早,总是启动鱼竿,但容易惊吓鱼,耽误筑巢时间。
当然,也有可能,如果抓到进巢的两条鱼试试,巢穴会慢一些,可能几个小时都钓不到。
还不如等一等,让前期巢里的鱼慢慢吃,消除警惕,然后“以鱼引鱼”,鱼群聚集在巢中的鱼越多,鱼的活跃度就会很高,巢料就会很快消耗殆尽。 过了一段时间,窝里鱼很多,热情变得高涨,巢料也被消耗掉了,这是下竿的最佳时机,连竿的可能性非常大。
你要等多久,一个小时够吗?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上述效果?一个小时够吗?这个时间不是固定的,它与资源、钓鱼位置、天气、筑巢量等有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如果你在河里钓鱼,在鱼塘里钓鱼,鱼资源不同,进巢的速度肯定不一样吧? 鱼塘的密度和小小的水面估计,鱼一察觉到水,巢料就会被鱼感知到,几分钟就能聚集起来,而且在河水宽阔、鱼稀少的地方,更别说一个小时了, 有可能一天不筑巢。
再比如筑巢的数量,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位置钓鱼,那么资源、天气、钓鱼位置都是一样的,就看你筑巢的数量了,你玩一两个巢料和一磅巢料,那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打一斤巢料那个位置估计一天大半都在鱼身上, 我们玩过夜的鸟巢也会玩半斤一斤。
通过这两个例子,相信大家应该对嵌套时间有基本的了解,但理解就是理解,不知道怎么做吧?
我有一个建议,可以每隔半个小时再试钓,如果下去有个嘴,马上钓到鱼,甚至打开连杆模式,那就说明巢穴可以钓鱼了。 如果你等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一口,或者半天后你没有多少鱼,那就继续等,再等半个小时,依此类推。
如果我的资源不足,我该怎么办?
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每隔半小时“检查鱼巢”肯定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鸟巢还没送,你等了半个小时才开始钓鱼,等了一个小时才开始钓鱼,等了几个小时都没看到鱼。 或者说只有几条零星的鱼,根本无法开启连杆模式,他们觉得每一条鱼都是过路的鱼,只好靠欺骗和尴尬上来。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是大多数垂钓者野钓的现状,大部分是资源匮乏造成的,有一小部分对天气或钓鱼位置不利。
那么如何解决呢?目前,以我的知识和能力,只有两种方法可以处理它。
首先是通过筑巢来弥补它。 如果一个巢有2条鱼,10个巢可以得到20条鱼,即使一半的巢死了,也会有10条,看起来不错。 当然,玩十个窝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巢料来管理它,更何况别人也想钓鱼,我只是举个例子。
玩两三个窝也没关系,就在这两三个窝里来回钓鱼,一会儿多钓,一会儿少钓,一会儿不钓鱼。
这其实是传统的钓鱼游戏,但桌钓也可以操作,只要设备少或巢穴相距不太远,建议使用活饵。
另一种方式,等半小时再下巢,等半小时不放巢,再等半个小时,等到不想再等了,然后开始钓鱼。
毕竟时间有限,有的垂钓者一周只有一两天的时间钓鱼,最后出来一次,就得钓一会儿,不能一直等下去。
其实我个人最喜欢的做法是用双竿,在两竿的开头,一短一长,一根较短的竿不打窝或小窝,直接打开鱼饵抽频,即使没有鱼也可以作为缓解。
另一个窝不钓鱼,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再放下鱼竿,挂蚯蚓或红虫留在那里,有鱼就抓,如果没有鱼,就跟着他,爱不吃。
上面的方法是我冬天常用的方法,多年来一直很有效。
我经常在朋友圈送鱼,总有钓鱼的朋友羡慕我们的资源好,其实资源真的很差,多钓的原因就是跑多跑,多找点钓点,少掌握正确的钓法,两者都缺一不可。
如今,野生捕捞资源越来越差,相信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所以要想钓到一条鱼,钓得比别人好,就要比别人更努力,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