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不是逻辑,逻辑不是智慧
逻辑,不是智慧,逻辑就像整理衣服,注重分类和梳理。 人们常常把外在事物的逻辑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中,而这些逻辑知识本身就产生了自我矛盾和冲突。
本文之所以把“逻辑”二字放在引号里,是因为天地之间没有所谓的“逻辑”,“逻辑”是人为的建构,是低级的物质名称。 本文使用“逻辑”一词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中国人的智慧在于超越人为的局限,直指本质。
庄子的《物论》:“用典故来指代非能指,不如用非能指来指代非能指。用马来比喻马比用马来比喻要好,而不是用马来比喻马。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
乍一看,这段话似乎相当神秘和耐人寻味,但理解起来,却显得非常晦涩难懂。 “非参照指非参照”包含什么样的逻辑?为什么说天地只是一根手指一指,万物只是一匹马?
然后问,“一根手指”的比喻是什么?“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自古以来,庄子大师就批注了不少名著,这段话更是争先恐后地去解释;而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更是深入到深渊,理解了这一段的意思,那么就会有对全民学习大道智慧的“逻辑”有核心的理解,就会有天地本质的全面概念。
那么,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生,让中国智慧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什么是“天地一指”?
大多数懂过《易经》的人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天地不是乾坤,乾坤不是天地。 乾坤为道,天地为象。 没有“天地”之分,为了用天地的有形形象来表达世界的无形之道,所以暂定名为“天地”。
用佛陀的话来说,天地是名字和外观;善良的人是自以为是的。
这个名字是由人定义的,因此,对于正直的人来说,头顶是天空,脚是大地。 所谓自性,也就是乾坤的无形本性,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化身万物,支撑着生命的运转和生命力。
乾坤代表大道,大道无形无言。 如果非要**,根据《易经》的说法,干燥是空气,坤是形式。 一口气贯穿天地,故有“天地合一”的俗话;坤乖乖听话主干道,气体凝聚成有形的东西。
可见也是人为的定义,即人们认为人眼能看到的范围是有形的。 看不见的无穷小世界暂时是不确定的,只能用“微观世界”来暂时表达。
如果我们走得更远,就没有“好事”。 乾坤二字有两层含义,也是人为的定义。 如果你认为干是气,那么其实坤也是气。 干燥是弥漫的、流动的气体;而坤则是凝聚的、流变速率极慢、柔顺、沉稳的气。
今天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的,本质上,细胞还是由更小的元素组成,所有元素,甚至细胞,都还是气。 人也是气,但是它们是由“看得见的气”和“看不见的气”组成的,气的性质是相互联系的,使人体的运作不受阻碍,使万物在“静气”和“动气”之间、运动与静气之间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化的生命、生命力甚至存在。
气聚散,物生死,人生死。 世间万物肉眼看不见,总是散落,“生死”无止境。
因此,庄子在这里认为“天地”只不过是一根手指。
正如庄子所说,天地合一,万物合一,“一”如太极,不然。
二、三、四的区别,没有“二元的运动”,那么天地的本质应该是大宁静的状态。 如果你不自己动,你就跟着宇宙和法则走,你还是“安静”的。
因为文明诞生之初,人们用手指着说,这里就是天地。 在寂静的宇宙中,人的心灵随着“一根手指”而动,自我的思考和认知接踵而至。 然后继续说,这是东、西、北、南四个维度;然后有人说这是万物,与万物相比,我是一个男人。 这就形成了后天的“逻辑”,万物被命名,天地被分割成彼此对立的。
综上所述,“天地一指”,即“一指画天地”,庄子本人意在解释,对于《易经》来说“一幅画开天下”,同时又与盘古开天下的神话一样智慧。
盘古开天下的寓言,也是在表达《易经》的智慧,但只是通过人们喜欢、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形式,最大限度地将智慧传承下去,为妇女和儿童所熟知,最大程度地进行着中华智慧的传承。 这样的传承方式,也是古人的智慧,即“用身”之道。
庄子通过“天地一指”揭示天地万象的本质,一切都是人为构建的,就像人为自己构建了一种游戏规则,然后在游戏规则中寻求真理一样。 凡事要豁达,不用担心“自我与自我的纠缠”。
中国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