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拒绝接受现金的非法行为说“不”(财务展望)。
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应该是相容共生和谐的
展厅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票,房地产公司拒绝公众使用现金支付购买停车位费用,学校食堂拒绝公众使用现金支付......用餐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以下简称“拒收现金”)处罚措施,对依法拒收现金的3家单位处以1500元以上20万元不等的处罚,并召开动员部署会,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行动,从10月起整改拒收现金行为。 进一步夯实全社会对非法拒收现金的共识,增强市民使用现金的便利性。
随着刷卡支付、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兴起,居民生活中的许多现金支付渠道已被其他支付方式所取代。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已达86%,位居世界第一,这对方便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商家基于成本控制和易于管理等原因,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人民币现金支付,并且......“怕收假币”、“找不了零钱”、“不收钢锤”。种种现象的背后,是商家只为自身方便而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小算盘,有的商家甚至通过张贴公告、标准合同等方式,明确拒绝接受公众的现金。
拒绝接受现金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却是一件大事。 人民币现金是国家的法定货币,是最基本、最根本的支付工具,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的公平性、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人民币支付的全部公私债务。 拒绝接受现金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而且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侵犯了部分不使用其他支付方式的居民的合法权益。
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应该是相容共生和谐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约13%的居民仍然主要以现金支付。 目前在我国约95亿人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人没有智能手机,这个群体也需要使用现金。 大多数难以快速适应电子支付的群体是老年人,他们需要社会的更多照顾。
消费模式和支付场景的新变化,对拒收现金的整治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近年来,“非接触式”等新的消费模式层出不穷,但很多消费场景没有考虑现金收付需求,导致部分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消费和支付壁垒。 同时,医疗、出行、水电煤气等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普通生活消费领域,也逐渐由原来的“面对面”线下场景转变为线上办理,有的甚至取消了上门服务,造成现金支付不便。 此外,部分商家服务人员热衷于引导客户安装APP,关注小程序,容易出现拒收现金支付的问题。
拒收现金的整改是金融为民的具体体现,既要鼓励发展多元化支付方式,又要充分发挥多种支付手段的优势,尊重公众的选择权,满足公众多层次的支付需求。 一方面,坚持从严管理、重罚,增加违法成本。 拒收现金的违法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加强日常监管,通过暗中检查等方式进行彻底查处,特别是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要坚持分类管理,针对拒收现金的新问题、新现象,既要关注拒收现金的基本特征,又要准确把握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表现,准确定位、分类、落实政策,确保实效。
消费者也应采取行动,坚决对拒收现金的违法行为说“不”。 当遇到人民币现金支付被拒绝时,要形成共同抵制拒绝现金的良好社会环境,共同努力,为多样化支付条件下现金的和谐流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吴秋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