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陆地探测一号01组(L波段差分干涉SAR SAR)卫星在轨调试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全球首颗L波段分布式合成孔径雷达(SAR)双星座正式交付开启了中国自主天基基地地表形变监测新纪元。目前,该卫星已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任务,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工程开发建设的一般要求。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院509所研制的1 01号陆地探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4年)》中获批的首颗卫星模型,A、B卫星分别于1月26日、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分别为 2022 年。该卫星已在轨投入使用,将继续为地质灾害、国土调查、评估、防灾减灾、基础测绘、林业调查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技术支持。
首次实现商业化表面变形监测
陆地探测1 01卫星组在国内首次实现商业化表面变形监测L波段差分干涉测量SAR在轨全国形变图每28天更新一次,地表形变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毫米级的年变形率可通过多次观测反演,为我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提供了业务监测手段, 城市地质安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
从2024年1月16日到2024年4月10日,山西大同形田地随时间变化。
1月16日至4月10日,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在山西省大同市观测到D-INSAR形变产物,图中红色表示地表沉降,颜色越深,变形越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地表变形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大,近三个月的地表变形变量与矿区地面实测结果一致。
12月18日,甘肃集石山62**级出现后,12月22日通过调用陆地探测1-01组卫星获取震后SAR图像,并利用震前SAR图像(12月18日)进行微分干涉处理,反演**的同震变形场。 结果表明,该**造成明显的地表变形,最大隆起变形约为7 cm,与该间隙**的性质一致,结果为地震区应急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此前,陆地探测1号01号卫星群为四川省泸定6号卫星8级 2月6日,土耳其**震后救援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泸定**同震变形场表明,断层西侧地表变形隆起最大达到200 mm,东侧沉降最大达到250 mm。 土耳其同震变形场表明,两次强震引起的同震破裂位错最大达到4-5米,INSAR变形的分布特征与红线标记的断层左旋运动一致,1号陆地勘探01卫星INSAR形变的变形结果准确刻画了陆基勘探的破坏程度1,为准确评估灾情、救灾部署和灾后重建提供重要参考。
首次实现我国多云、多雨、植被区高精度L波段测绘
陆地探测1号01号卫星以双星轨道编队进行对地观测,首次实现了我国多云、多雨、植被地区的高精度L波段测绘,有效支撑了国家1:5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INSAR测绘能力的国家。
面向四川成都典型的山区和高寒地区,01号陆地探测一号双星轨道测绘得到的数字地表模型(DSM)精度满足1:50,000比例尺测绘的精度要求。 面向江苏南通典型平原地区,得到的帝斯曼产品精度明显优于1:50000比例尺测绘的精度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帝斯曼图像(成像时间:2024年)11.15)
江苏省南通市帝斯曼图像(成像时间:2024年)11.10)
首次为中国提供L波段干涉SAR地面观测信息
陆地探测1 01卫星组首次获得第一张几何精度高、辐照度高的L波段SAR图像图。瓷砖的尺寸,即平面分辨率可达12米,并且由于L波段具有穿透地表植被的特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地表信息。
基于土地勘查1号和01组卫星数据,提取北京、青岛市土地利用覆盖特征、耕地和建设用地等目标信息,识别鄱阳湖及周边水体等要素,定量评价长白山常绿针叶林生物量分布, 吉林省实现。
陆地探测1号01号组卫星作为科研卫星,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的验证和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林业草原监测等行业,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后续业务明星工作有序开展,构建高频、高精度、高效率差分干扰SAR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应用体系,全面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文:刘艳阳、杨丽.
图509 第八院航天科技集团研究所。
编辑:缪姗姗。
由Heximei评论。
监制:索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