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2期《萨沙的武器图集》中,我们将来看看抗战期间主要装备的24型762毫米重机枪。 这款重机枪诞生于2024年,是仿制德国MG08水冷重机枪的产物。 当时,德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提供了MG08机枪的全部技术资料,并派技术人员指导,并在几个月内完成了仿制工作。
MG08重机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标配,性能优异,对英、法、美造成重创。 尽管这种水冷重机枪重达49公斤,结构复杂,需要使用冷却水来保证射击,但看起来很落后,但在2024年,它是可以模仿的重机枪的最佳性能。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也使用了部分库存MG08进行作战,证明它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24式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机枪,但具有机动性难、结构复杂、维修困难等缺点,但仍具有火力强、连续压制能力强、射程远等重要优势。
它的有效射程可达 1,000 米,实际射速为每分钟 200 至 300 发,250 发皮带供弹确保持续射击。 这些特点使得第24型在抗战战场上具有非常强大的压制火力,超出了日军机器的范围。 据记载,08型原装MG24机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的实验,以2个单位为一组,在50米位置交叉发射100个气球。
结果显示,50个气球中有48个是在一轮射击后被射杀的,显示出其可怕的压迫性。 通过了解这种重机枪的历史渊源和性能特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4式在抗战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日军的镇压下,**步兵面对强行进攻,几乎等同于自杀。
当时,92式重机枪虽然主要在射击精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其他性能上却不如24式。 然而,24式重机枪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太重了。 整整 49 公斤的重量使重机枪的转移变得相当困难。 更致命的是,日军装备了大量步兵炮、掷弹兵和重机枪,使得24式的生存能力相对较低。
在淞湖战役中,平均每发射250发子弹后,24型就需要移动阵地,否则很容易成为日军炮兵的目标。 然而,转移如此重的机枪绝非易事。 好在抗战大部分战役都是由**防守的,日军进攻,所以24式不需要大规模调动,尤其是不要迅速跟随部队前线冲锋,否则后果实在是难以想象。
24式作为火力的第一支柱,一般分配给团级重机枪部队。 在整个抗战期间,共生产了约20,000挺重机枪,其中15,000多挺属于24式,绝对可以称为抗战期间最重要的重机枪之一。 然而,这15,000台的总产量是八年的生产,平均每年只有2,000台。
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超过10,000人的德国师需要配备100多挺重机枪。 换句话说,仅仅2000辆24式坦克就只够装备20万德国陆军士兵。 相比之下,部队总数达到400万,因此重机枪的数量显然远远不够。 因此,即使是一流的精锐部队也严重缺乏24式重机枪。
重机枪不够的最大问题是,在防御战中很难压制日军的重机枪火力。 如果不能有效压制日军的重火力,第一次防御战势必处于劣势,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 因此,在抗战后期,主要采用200米攻击的策略,即等待日军接近200米以内,然后使用轻机枪等火器进行射击。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不会过早暴露我军的火力点,以免被日军重机枪的火力压制。 当然,这种战术也是非常被动的,**率会比敌人高,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便如此,24式作战策略仍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夺走了无数日本士兵的生命。 重机枪的压制火力能力无与伦比,即使在今天也不逊色。
24式无疑是抗战中无与伦比的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