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同步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和试验,其核心意义在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有人认为,德育无处不在,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所以“五育融合”要强调“德育先行”。 笔者认为,道德教育虽然重要,但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软、浮、虚、乱、散”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教学载体。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体育与德育融入教学,实施跨学科合作,将德育内化于心中,将体育外化为行动,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运动道德三个维度组成,运动技能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健康行为是运动的目标,体育道德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与道德教育有共通之处。 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和体育锻炼,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体育教育如何教导学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呢?
一、正确理解体育道德的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运动”,身体健康,教育就是教育人。 过去,体育教育侧重于技能和力量训练,往往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在育人方面,体育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品德,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更直观的教育作用。 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理论、有训练、有竞赛、有结果,对学生个人和集体都有规则和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来说,体育至少可以培养人的“五神”和“三觉”。 “五大精神”是:一是敢于竞争的竞争精神;二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三是吃苦汗的精神;四是团队竞赛中的合作精神;五是勇于奋斗的荣誉精神。 “三意识”是:一是公平公正的规则意识;二是战术运用的技能意识;三是正视结果的输赢意识。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体育可以培养应对各种挑战的品质,可以培养不服输、不放弃、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体育教育的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或多或少具备了“五性”和“三意识”,培养了敢于竞争、善于合作、遵守规则、迎难而上、敢于输赢的品质,具备这些品质的学生无疑将在未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时代的发展。 体育作为“五大教育”之一,有其天然的优势,既能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又有利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发展,如其力量和技能训练都有利于劳动教育其身体的美和心灵的美,都有利于美育它的身体健康和灵活的头脑有利于智力教育。 因此,丰富体育教学,实施跨学科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养。
二、突出优秀体育道德的培养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实施,“体育与健康”占总课时的10%-11%,超过外语成为中小学第三大学科。 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中小学体育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体育作为“二级学科”的地位从此成为历史。 因此,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和力量训练,更要突出学生内在素养和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提高人格,锤炼意志,实现体育全面教育的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体育道德的培养,加强“五魂”“三觉”的培养。 例如,篮球和足球可以强调团队合作、竞争和集体荣誉的精神铅球教学彰显了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乒乓球训练要突出技巧感和毅力;无论什么样的训练和比赛,都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无论结果是赢还是输,都要突出“得不骄、不气馁”的思想,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结果,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发展。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体能训练,都要突出相应的素质训练。 从长远来看,学生将能够通过沉浸在现场并接触它来培养优秀的运动品格。 优秀的体育品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逐渐养成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勇于乐观、沉着冷静、谦逊等良好品质,对生活大有裨益。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身体健康、素质好、学业有成,国家就有富强的希望。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要抓住机遇,突出中小学人格塑造阶段体育教育的教育特色,以体育教学为抓手,坚持“五大教育同步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素质, 实现“综合素质”良性发展。
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三班303班(叶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