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乡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界领袖,一个在商业和个人修养上都很优秀的人,不幸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去世。 让所有认识他的人叹息和叹息。
俗话说“天爷嫉妒人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无论碰撞双方的哪辆车,只要迟到一秒钟,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 可悲的是,灾难降临了。
单位的支柱,家庭的支柱,瞬间倒塌了。 独生女的伞没了,妻子的靠山倒塌了,老人失去了骄傲的儿子,不得不面对白发男送黑发男的悲惨境地。 呜呜,唉!
对于中年人来说,死者失去了生命,也免除了他在世界上的所有责任和义务,而丧偶者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担起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责任。 所以死亡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死亡是每个人的禁忌话题,但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世界上所有众生都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 人类在死亡面前似乎是多么无能为力。
*《生死之书》中有一个关于释达米的故事:释达米有幸在佛陀时代长大。 她的第一个儿子在大约一岁时去世了。 伤心欲绝的她抱着小尸体跑在街上,遇到人就问有没有药能让儿子苏醒过来。 有些人不理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疯了。 最终,她遇到了一位智者,他告诉她,只有佛陀才能在她身上创造奇迹。
于是,她走到佛前,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前,把整个故事都讲了出来。 佛陀怀着无限的慈悲听着,然后低声说:“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你的痛苦。 去城里,向任何没有死去的家庭索要芥菜种子。 ”
乔达米很高兴,立即动身前往城市。 她对第一个家庭说:“佛陀让我从一个从未死去的家庭中取芥菜籽。 ”
我们家里很多人都去世了。 那人回答道。 然后她去了第二所房子,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家里有无数人去世了。 她去了第三个,然后是第四个,......她走遍了整个城市,要芥菜籽。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佛陀的要求根本无法满足。
她别无选择,只能将儿子的尸体抬到墓地作为最后的告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冷静地面对和接受死亡。 生死攸关,新陈代谢是人间牢不可破的法则。
自古以来,很多人苦心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最终还是逃不掉死亡的命运。
死亡是暴虐的,它会突然到来,没有丝毫谈判和放松的余地。
死亡是残酷无情的,它不会放过家庭的支柱,老少皆宜,也不会放过青春的青年;它不会放过一代的单苗,也不会放过恋爱中的爱人。
死亡的到来有时很缓慢,会让病人隐隐约约地呼吸十年或八年,让他像植物一样活着;但有时它是如此匆忙,以至于人们在有时间思考之前就死了。
死亡是不可预测的,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会给生者带来很多遗憾。 我和一个即将死去的人发生了冲突,我没有和解;本该孝顺的孩子,却在父母面前不尽自己的责任,会给他们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因为人生是一辆单程车,永远没有机会找回那份遗憾。
死亡是公平的,所有人,无论地位如何,贫富,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死亡也是不公平的,他可能会给一些人一个多世纪的生命,或者他可能会把无辜的生命扼杀在摇篮里。
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因为死去的人已经失去知觉,没有痛苦。 关于死亡哲学家,有一些非常浪漫的理论,他们说“睡眠只不过是短暂的死亡,而死亡只是长时间的睡眠。 有人说:“死亡是安息之母,她可以缓解疾病和贫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她呢?”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死前的痛苦,以及死后给亲人带来的心理伤害。 对于每个人来说,死亡只能经历一次,没有人能说出死亡的真实感受。 但病人临死前的呻吟、挣扎和痉挛,以及死后带给亲人的悲伤和痛苦,却是司空见惯的。 正是这些经历,让人们对死亡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人们害怕死亡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死,或者他们将如何离开这个世界。
当代著名作家余光有一句经典名言,“下次路过,世上就没有我了。 “试想一下,如今的中老年人,谁敢保证50年后还能健康地活下去呢?
生命短暂,生命无常。 我们无力改变生老病死的命运,但我们可以过上最充实、最有意义的活下去。 今生相识是有缘分的,但来世未必相遇。 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必为了一点小事而互相伤害,不必为了一点利益而争斗。
在你有生之年,善待自己,善待亲戚,善待父母,尽职尽责。 回首过去,只要凡事都做到不羞愧、不留遗憾,就算是真实的生活。
人无力操纵生死,但没必要过分惧怕死亡。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乐观,适量饮食,有规律的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段时间而已。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努力活出生命的过程,才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