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城X区X街面积26平方公里,辖5个新村、16个城镇社区,常住人口约16万。 近年来,由于该地区老村落改造和城市更新,冲突纠纷频发。 X街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创新实施村住会、社区考核会、街道听证会“三会”模式,着力打造村民“聚会堂”、“干群心之桥”、矛盾纠纷“集散中心”, 从而实现“小事不出村(住)、大事不出小区、疑难杂不出街”。
1.“当场讲道理”,让琐碎的事情不出村。 村(住)建立“讲理会”居民讨论平台,构建以“五长老”和村(住)村圣为主体的理论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他们在村(住)中的高威望,熟悉村情民情,能讲道理。 通过对规律的解释和推理,把上访与上访的矛盾,以村(住)民能感受到、摸得着、可信的方式,在群众家门口化解。2024年,在村(住)一级召开讲道会20余场,参会人数超过100人,冲突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2.“集中评估”,将重大事件排除在社区之外。 社区搭建了“鉴定会”审议平台,组建了以法律顾问、两委干部、调解委员会人员、包村干部为主体的“陪审员”队伍,对村(居)委会难以调解解决的信访矛盾实施专业“协商”。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一方面充分发挥感情“粘合剂”的作用,强调人情和社会情怀,从亲情、友情的角度对纠纷当事人进行引导,达到“人言为信”的调解效果。 同时,全面了解争议事实,复核案情,清楚说明事实,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出调解方案,“揭露”处理过程,促进当事人达成一致。 在难以达成协议的案件中,法律顾问应当根据法律法规、村规陋行和社会公德进一步对法律进行解释和分析,促使纠纷各方相互理解、相互让步,自愿解决纠纷。 2024年,在街道5个社区召开20余场“考核会”,冲突解决率达到95%以上。
3. “公开听证会”,将疑难杂症拒之门外。 在街头建立“听证”审议平台,构建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务工作者、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为主体的人才库,通过公开听证、协商等方式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事项。 听证员在听证前,当场调查取证,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庭审中,原告陈述事实和理由,听证官详细分析阐述相关问题的历史沿革,还原案件的起止,律师讲解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对案件进行说明,答疑解惑。 通过听证,进一步明确问题焦点,对申诉人的申诉是否合理合法,承办单位是否妥善处理进行合议,形成听证结论。 同时,广泛邀请知情群众和群众代表参与,扩大听证会的影响力,激发社会正能量。 2024年,X Street将举行8场听证会,解决7个疑难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