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文科的人起诉了张雪峰,法院真的受理了,因为张雪峰之前说过“文科专业叫服务业”。
此人告张雪峰,难道真的只是想给书生发泄怒火?真的是因为那个“舔”字吗?
张雪峰说,他就是要流量,想发疯。
我认为这位检察官真正寻找的应该是交通,这是对的。 因为别人只是说了一句话,就算说错了什么,也没必要起诉。 让人说话时浑身发抖,显然是荒谬的。
此外,法院能受理的事实也是一个异类,打赢官司就更难了,就算赢了,又能做什么呢?死了,就是让张雪峰向所有学文科的人道歉,但其实他话一说完就已经道歉了。
这是我们擅长的,将我们的真正目的隐藏在一些奇怪的、虚假的行为背后。 显然,不需要正常的目的,只有异常的人才能使用那件外套。
正常的逻辑是说些什么,引起关注和流量。 不正常的是说些什么来获得流量。
今天看到一条热搜,说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已经达到4亿。 这个热搜有点像我们上面说的,真正追求的东西都在文外。
4亿是很多,尤其是4亿中等收入人群。 我的第一反应是“还不错”,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其实中等收入群体的年龄范围大致在每月2000-5000之间。
我们先不说2024年,恶心。 但就算月收入是5000元,有房贷的人和家庭也一定很清楚,这还不够。
所以,如果只谈“中等收入”,不谈范围,这次热搜本身的意义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 但是,如果你知道中等收入的具体范围,你可能会把这种满意度降低很多。 如果再具体一点,有多少人月收入在2000、5000,大部分的自豪感就没了。
所以我说,这个热搜或这篇报道所追求的不是字面意思,而是隐藏的,或者更晦涩难懂的。
当然,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每个人都是过着平凡生活的人,平凡人的生活场景大多算在内,你每天重复他们所知道的,也没有什么不堪的。 其次,人不傻,说得太“奢侈”就不相信,知道的越具体,可能越“有动力”。
这样一份报告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让人们看到具体的数字,从而了解真实情况。 但现在却是本末倒置,通过文字的组合给人一种“沾沾自喜”的感觉。 我不知道,让大家沾沾自喜2000月收入有什么意义?
你看,“已经到了”,是不是有点骄傲?如果你想要我,只要写“只有”,警告的含义就高得多。
外国人总是对生活不满意,他们动不动就讨厌这个那个。 而且我们一般都对生存很满意,不小心夸这个,夸那个。 这是真的吗?
在许多情况下,没有必要鼓励人们感到满足,而另一种方式的满足意味着建议人们停止。 当我们停下来时,我们怎么能谈论超越?**类似的报道,更需要带上醒目的数据,你怕人家会不满而隐瞒真实目的,其实在宏观形势下已经落后了,思维。
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已达4亿“,本次热搜词条下的评论大多是嘲讽。 如果换个,“中国4亿中产阶级的月收入只有2000到5000元,而且大部分刚刚进入这个中产阶级的门槛”,那么讽刺不仅会减少,还会让人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