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群众的语言,直接关系到同群众沟通的成效。 如果你满脑子都是“不在乎的人”,只会打出官调、官调,自然会与群众疏远。 只有说得好,说亲切和蔼可亲的话,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让群众说出自己要说的话,知道什么,说什么,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更好地开展工作。 党员干部要主动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话语,吸取群众的智慧,把人民群众说的“金点子”吸收到工作中去,做出符合人民心的决策,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让群众的期望产生回响, 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效性。基层要有热,要有温度才能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定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情怀融入实践,做人民的“知己”,做解难解难的“实干家”。
只有拂去问题表面粗糙的“沙子”,才能看清问题的“真面目”。 做好“过滤”工作,就要“下马看花”,到老百姓家中去,脱鞋下田,走远走近,把各方面情况把握清楚,各地都了解,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第一线,近距离发现问题,深层次了解问题,抓细节了解问题,做到“层层深入”,通过走访、询问看问题、了解问题。 调查研究不能盯着“盆景”,不能只总结有益经验,而要深入挖掘问题,把问题“无处可藏”。 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的“寸土”,走出空调房的“舒适区”,直面问题,直面问题,做到“敢于面对困难”而不回避,“看得仔细”不含糊,对基层情况和群众问题有深刻细致的认识, 并“钓鱼”所有问题。
党员干部要“把问题装进口袋”,把原来的问题“带回来”,把问题放在第一位。
一、二是要梳理清楚,不要把“糊涂账”带回来。 无论我们是否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都要看我们能不能“彻底”跑,看“清楚”,能不能“彻底”思考。 为了在调查和研究中取得实际效果,应该以“干”字为依据。 党员干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注重开展工作的途径方法,抓住问题的“症结”,用好解决问题的“关键”,让调查研究成果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助推器”。 党员干部要密切关注问题,坚持“一锤接一锤”的方针,保持长期工作的坚韧不拔,把调查研究与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更多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业绩。 (富春社区,丛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