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与老师讨论的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前、中、后期的介绍,系统梳理研究方向的选择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关于作者: 朱涛安德烈, in微博, **等平台分享读研心得,服务1w+以上人,为研究生提供读研技巧、生涯规划、灵马等多种服务。
在初始阶段,讨论的首要任务是相互了解并相互磨合。
这时就要了解老师的学术专长、指导方法、研究小组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生应该能够尽快适应老师的指导。
例如,有些老师喜欢激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有可能向学生提问,而不是给出实用的建议。 (实际上,他没有)。
这时候,你需要动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不能一味地依靠老师给你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学生一开始可能不习惯这种节奏和方法,但坚持不懈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 (如果你不能忍受,就换你的导师)。
对于这种指导方式,在**之前要做更多的准备,包括题材的选择和准备,资料的抄写整理,老师可能问的问题和答案。
经过讨论,梳理了讨论过程的结果和不足。 (如果你能适应这种模式,你可以继续,如果你不能,你可以运行)。
经过上述阶段,要尽快对科研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掌握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技巧。
在中期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围绕研究课题进行核心技能的自学。
经过前面环节的积累,你和老师有了相对的了解,彼此之间也有一些默契,这是今后主要科研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阶段,老师会给你分配一份工作,并要求你去做。
例如,在文献研究方面,老师会给你简要讲解要开展的科学研究的要点、准备工作、相关研究等,然后你要进行系统的研究,不断推进相关工作。
在此过程中,您需要自学一些新技能,例如信息检索工具。
CNKI、WebofScience等常用的中英文科学文献检索**,并灵活运用**筛选、分析、提炼等技能,通过信息检索,快速找到一些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核心产品**。
阅读前,建议明确阅读目的,带问题阅读文献,减少不必要的阅读时间,与研究课题无关。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一步学习自己阅读文献的基本工作流程,这样你就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结论来快速判断**的大致内容及其与研究主题的相关性。
经过一番进步后,可以选择与老师沟通交流。 建议使用邮件进行举报,这样更高效,方便老师后期回复和处理。
在电子邮件中,它应该详细描述已完成的任务、工作进度以及出现的问题。 如果有附件,则应在电子邮件正文中提供一个简单的附件目录。
在后期,我尝试做一些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有详细的研究,我已经熟悉了科研的利害关系人**和工作流程,与老师的沟通可以很方便,讨论时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这个阶段,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已经充分论证的科研思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包括对初步文献研究的梳理、创新点的明确、研究方向和方案的确定,以及各种重要工作流程的完成。 根据这个计划,要科学安排时间,在重要关键问题上与老师保持沟通。
具体来说,与教师讨论的建议如下所述。
1.在与老师讨论时,首先要说最重要、最急切要解决的事情,老师要有系统的讨论,这样出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断推进下一步。
2.建议先通过电子邮件沟通。
经过前期的邮件沟通和讨论,老师对要讨论的话题有了熟悉的流程,可以围绕话题做一定的准备,这样讨论会更有效率。
3.讨论时间应约为 30 分钟。
因为讨论时间太长,学生和老师都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4.讨论的频率最好是每周一次。
如果过于密集,就很难进行有效、高质量的讨论,讨论的结果也得不到保证,可能会浪费时间。 如果两次讨论的间隔时间过长,老师对相应的话题不清楚,需要理解。 每周一次,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如果您有问题,请自己考虑。
相信我,如果直接把问题说出来,老师肯定会不耐烦的。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要先为自己想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和你的导师讨论。 如果项目进展不顺利,不要隐瞒,结合实际情况告诉老师,有没有问题,仪器有没有问题,或者试剂是否不够。
6.不要妄下结论。
如果您不确定结论,请谨慎行事,不要妄下结论。 你可以把更多的事实和数据放在第一位,然后与导师交流相关的问题和结论。
7.讨论时,应提前组织好语言,使主题清晰有条理。
在讨论中,尽可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说与当前话题无关的话,这样才能与老师进行根本有效的沟通。
8.心态调整。
从事科研时,压力不小,要学会调整。
100 帮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