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洋的冷泉吗?它是一种海底天然气泄漏,多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海床上,神秘而珍贵。 小布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自12月4日起8天内,龚尚贵博士、王旭东博士、博士生傅建荣,以及该校冯东教授团队的青年教师,携带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载人深潜器, 并组织TS2-30-3号航次前往“海马”号冷泉探底,圆满完成上海海洋大学首批南海冷泉载人深潜任务。
龚尚贵走出了船舱。
王旭东介绍,在8天的作业中,团队完成了6项科研任务,最大深度1432米。 “我们工作很紧张,每次潜水持续8个多小时,完成每次潜水采集的样本的预处理、检测和保存至少需要十个小时。 龚尚贵介绍,“深潜对装备成熟度、团队成员心理生理状态、团队协作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深潜航程的成员们不仅克服了海上不利的工作条件,而且突破了能力极限,在24小时内完成了两次潜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既定的潜水任务和目标。 ”
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共收集了50个不同冷渗生境的沉积物插管、60多公斤的块状烟囱状冷渗碳酸盐岩、10多种生物类型(>40公斤)、1000多个孔隙水样本。 ”
此外,本次航行还开展了上海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全海深度原位培养采样装置的试验工作,完成了国内首个冷渗环境耗氧通量观测实验,填补了国内海底冷渗环境耗氧通量评价的空白。
载人深潜,随着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海洋科学的发展方向。 “这次航行是一次成功的深潜,我们也顺利完成了团队的'传球助人'。 冯东教授介绍,上海海洋大学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的潜水团队。 早在2024年,该中心主任陈多福教授就通过载人深潜器对墨西哥湾的冷渗物和水合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冯东教授是2024年首次实验应用航行的蛟龙号首批潜水员之一。 在这次科考中,龚尚贵博士作为航程执行主任,王旭东博士作为核心成员加入潜水队,成为新一代深潜科学家。
文:傅家 徐玲 编辑:王玉萌*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新区官方微信发布
浦东这里将修建一条新路,一探究竟面对寒潮,他们全力以赴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