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恐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掠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大型食肉恐龙。
名字的由来:南方古猿的头骨比较低,其上颌骨的牙列长度约为92厘米。 鼻骨的背面非常粗糙,充满了褶皱,因此得名。
生物力学研究:南方古猿的咬合力弱于霸王龙,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南方古猿的大嘴更适合撕裂猎物的肉,而不是像霸王龙那样直接压碎猎物的骨头。
牙齿特征:南方古猿的牙齿比较薄,前缘和后缘都有锯齿,锯齿密度约为每毫米9-12个锯齿。 牙齿表面有明显的牙釉质褶皱。
骨骼特征:南方古猿的头骨大而方,有70颗锋利的牙齿,其中最大的有30厘米长。 此外,它的股骨与腰带相连。
发现和标本:2024年,一位名叫鲁本·卡罗琳(Ruben Caroline)的汽车修理工在阿根廷沙漠中发现了第一块南方古猿化石。 骨骼保留了40%的骨骼,包括部分头骨、部分颈椎、肩胛骨、大部分椎骨和肋骨、骨盆、大部分后肢和部分尾椎。
环境:南方古猿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阿根廷,是地球历史上最强大的陆地掠食者之一。
总的来说,南方古猿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具有强大的咬合力和锋利的牙齿。 其化石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晚白垩世的生态环境和恐龙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