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作为“间歇式火炮”的典型代表,其瞄准方法与其他间接瞄准火炮相似,间歇式瞄准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一般情况下,火炮的间接瞄准。
一般来说,火炮的间接瞄准是指目标单位看不到瞄准镜,安装前需要计算观察到的方位角、轨距、高度等射击元素。 在理想化状态下,只要射击元件的参数比较准确,就可以发射大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火炮本身的稳定性比较差,后坐力大,容易造成火炮出后位移偏差,所以现代火炮射击一般需要类似土木工程中使用的“经纬仪”的测量角度仪器(如下图所示),以辅助构件稳定的坐标系进行精确射击。
这种辅助测量仪器一般布置在阵地的后方,可以方便地观察(看到)目标的位置,先用指针精确调整方位角的方向,然后用这种测量仪器瞄准火炮的视线,进行测量角度和划分, 测量员将测量数据通知炮兵瞄准,瞄准器根据数据与炮兵瞄准器瞄准后方的辅助测量仪器,由于两者采用相同的角度划分,此时的火炮射击线与辅助测量仪瞄准线的方位角平行, 并且能准确射击。(这里有点曲折,但确实如此,枪的瞄准镜对准阵地后面的辅助仪表,枪口是向前的,所以当你实际操作时,你可以观察到枪瞄准镜和枪口方向是相反的,而不是瞄准目标,如下图所示)。
迫击炮的间接瞄准。
我们上面说的就是间歇式火炮的基本瞄准原理,而对于迫击炮来说,这种迫击炮是比较轻的、间歇式的火炮,可以依靠辅助测量仪器进行瞄准,但大多数时候因为测量仪器携带不方便,而且因为迫击炮一般用在战场前线, 砂浆的测量仪器有时需要设置在阵地前方,容易暴露。因此,在使用迫击炮时,不需要辅助测量仪器,而是使用两根杆代替射击杆(现代便携式杆一般是两根粗杆和细杆,携带时可以将细杆插入粗杆中,携带方便)。 使用时,将杆子插入枪位前方,确定目标位置并用肉眼对准后,将杆子插入地面,将迫击炮设置在杆子后面的合适位置。 在战时,它也可以用作使用木棍和其他材料的基准(如下图所示)。
后面的迫击炮操作员首先用迫击炮瞄准前方远处的杆子,瞄准过程中枪口随瞄准镜移动然后用瞄准镜分割近标记,在区分过程中只调整镜子而不移动枪口;最后,用瞄准镜瞄准远处的标记,然后用瞄准镜移动枪口;通过这三个步骤,基本确定了砂浆的精确方向。 三步动作的意义在于,第一次瞄准遥远的基准相当于方位角归零;进近杆的第二个目的是反转划定(你可能不理解这个专业术语,简单来说,反面就是三角高程测量,从A到B的观察叫直视,再从B到A的观察叫反看,这是一种观察技术);第三步是再次瞄准远杆,以便将枪口调整到射击的确切方向。 (当然,如果迫击炮和目标之间有障碍物,仅用基准无法直观地看到目标,则需要用指南针瞄准,指南针提供参考方位,然后利用远近两极的原理来确定射击的方向)。
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前面讲的就是迫击炮测向的“定时开法”,而这把枪本身作为便携式火力打击工具,当然有更多的操作方法(满足战时的需要)。 如果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火炮的位置和目标的位置,那么就不需要基准,不需要辅助测量仪器,直接使用迫击炮瞄准器就可以进行直接射击。 当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危险的,当你能直视目标时,目标也能看到你,而且容易受到直接攻击。 当遇到紧急情况,靠近目标时,可以用枪体直接射击目标,无需任何辅助测量仪器、瞄准具、炮架、底板等工具,这需要相当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师傅”可以在数百米内准确击中目标,如下图所示:
迫击炮射程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迫击炮的测向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测距问题,现代军队基本上都配备了激光测距仪,这使得确定目标距离变得非常容易:
我们知道,设备越现代化、越高精度,就越有可能在战场上受损或受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测距对于迫击炮瞄准非常重要,当激光测距仪损坏或无法使用时,我们仍然需要使用常规的测距方法,这也是炮手的必修课。 众所周知的用两只眼睛轮流观察的“跳眼法”,由于其局限性很大,是不实用的。 对于炮兵来说,最常用的是“拇指测距”,伸出拇指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估计出被拇指阻挡的目标数量,并计算出目标单位的相应距离。
当然,除了拇指距离测量法外,对于特定距离的目标,还需要用拳头、手指或手掌来辅助测量角度,并辅以拇指距离测量方法。 总而言之,一个合格的炮兵需要掌握很多技能和工具才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