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和爷爷聊天。
起初,这是为了缓解他的无聊,但渐渐地,我意识到他的故事实际上是我了解自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成长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爷爷的人生充满了坎坷,比电影中更精彩。
岁月艰辛留下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传承在这个家庭中。
最近,我开始整理我的相册,翻阅我回家时拿的一枚奖牌。
爷爷的。 中共中央军委颁发的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各有编号。
我知道我的爷爷参军了,但是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从军队退役了,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当这一章被拿出来的时候,真的是震惊了我们全家一阵子。
我爷爷的老家在河南,他的祖先是地道的农民。 一个家庭依靠一块土地来世代繁衍这个家庭。
农民对土地有很高的信仰。 即使这片土地贫瘠,饱受灾害的困扰,收成很少,也没有人想过离开。
从他记事起,我的祖父就在战争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日本人奴役了村里的人,并安排了一群孩子来帮助辛勤工作。 动作稍慢一些,锋利的军刀立即朝着脖子挥去。
有一次,一个日本人用刀砍了他,幸好是刀背,爷爷命大,脑袋不对,只割了耳朵,血不停,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那时候,他和村里其他人一样,对这些野兽又恨又怕,恨得用千刀斩杀它们。
所以,当参军的机会出现时,他不假思索地加入了。
在那个时代,枪支和军装是保护家人的最佳方式。
(爷爷的军装)。
2024年,我祖父每次回忆起它时都显得很紧张。
那一年,黄河淹没了他们的村庄。
为了生存,这家人把食物和孩子放在门板上,把他们拉进水里。
这场灾难是如此具有毁灭性,以至于花了三年时间才逃离这场灾难。
我爷爷一家十几口人流离失所了三年。
洪水退去后,他们回到了原来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块土地,继续耕种和传承传统。
(这一年被拍成电影《1942》)。
回到他以前的家,他以前的邻居和村民大多失踪了。
我爷爷的家人非常幸运地活了下来。
每次描述三年的苦难,爷爷的表情都格外平静,仿佛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起初,我以为这是他应对创伤的方式:无知。
后来,我想,不抱怨,或许是他们那个时代底层中国人的底色。
决定一切都是命运。
无论命运如何,无论好坏,他们都冷静地接受。
(电影《1942》剧照)。
回国后,爷爷也到了读书的年龄。
农村的孩子读书那么奢侈,还处在这样一个衣食都解决不了的时代。
家里的男孩子上学,劳动少了,也不缺嘴吃。
但如果这个家庭里没有识字的人,那该写信、写家谱、写对联呢?
爷爷是家里的长孙,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这件事情自然落在了他的头上。
他读书的地方在开封。
学习没多久,解放战争就愈演愈烈。
开封成了战场。
饱受战争蹂躏的南关邮局大楼(**Kaifeng.com)。
我的祖父还记得他在上课时被空袭击中。
全班同学都吓坏了,一群人被老师带到学校地下室的楼梯间躲藏起来,3天3夜都不敢露面。
当他们战战兢兢地回到地表时,炼狱就在眼前。
街道上的大多数建筑物都倒塌了,墙壁上斑驳着黑暗,提醒着这座城市发生了什么,街道上随处可见尸体。
但我的爷爷和同学们没有时间害怕,因为不时有飞机在头顶盘旋。
他们中的一群人跑出了城。
离城越远,地上的尸体就越多,最后站稳脚跟的地方也不见了。
他们只能蹑着尸体向前走。
尸体的肚子软软的,一走下去,瞬间凹陷,爷爷拔出脚继续跑。
这段记忆给我爷爷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后来,他学医,坚决拒绝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他不想碰尸体,而是在“药房”中发展。
(当时成品药短缺,大部分药品需要自己准备,我爷爷的工作就是摆弄很多瓶罐)。
我爷爷逃回了老家。
在学校找到了一个教师的职位。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贵族。
一名共产党干部。
那时候,家乡知青太少了,爷爷的出现,让那个人眼前一亮。
他问爷爷,他对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我爷爷说,他还是想多读书。
男子闻言非常激动,立马给爷爷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卧牛山”找中原大学,看看能不能被录取。
(我查了一下,中原大学是一所战时大学,后来成为其他大学的前身)。
有学习的机会,爷爷自然不肯放弃。
他一遍又一遍地感谢那个男人,然后匆匆回家找他的母亲,告诉他他想去上学。
母亲二话不说,掏出三个红薯塞进兜里,又拿了一床被子给他拎。
就这样,爷爷走上了一条不为人知的路,上了一所连位置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的学校。
他走了好几天几夜,才找到大学的位置。
当天,我拿着推荐信去参加考试。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招生官把他拉到一边,试图说服他去另一所学校读书。
那所学校叫做“Yuwansu College”。
在目前的学校层面,它是一所初级学院。
这个人不停地告诉爷爷,他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没有意义,以后就不需要了,他可以在那所学校学技术,以后吃饭也不会有问题。
我的祖父被“技术”这个词所吸引。
对于一个经历过乱世、饥荒、战争和灾难的农村底层儿童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
有了技术,挨饿的机会就会少得多。
当时,他没想到自己的想法会让自己的人生发生很大的转折。
(爷爷和战友)。
那所学校当时由第二野战军开办。
我爷爷上学后,当了一名学生兵,领了军装,领了枪。
开学后不久,淮海战役就开始了。
前线的战斗异常激烈。
我爷爷刚上学,他必须去战场抢救伤员。
关于前线救援的回忆,每次爷爷都含糊其辞地说。
无论我如何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提问,他都很少详细说明。
我想我的祖父“忘记”了很多关于这一段的事情。
每次谈起那些悲惨的经历,他总是无比内敛、冷静、严肃,看不出任何情绪。
这些实际上是战争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
淮海战役后。
爷爷跟着军队一路走到西南,边打边学。
成都解放后,他向**方向移动。
这个已经消失了三年了。
我们很难想象这段旅程的艰辛。
我去过四川的藏族地区,风景非常美丽。
当时,我们开着一辆小车,后备箱里装满了物资,手里拿着别人的详细攻略。
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觉,都计划得很清楚。
但是我爷爷的单位只有一床被子和一个水壶,食物短缺。
我还要防备敌人的偷袭,不知要和别人打到哪里,也没时间去看风景。
(我不知道这里面是我的爷爷还是奶奶,**非常非常小)。
(多年前的布达拉宫)。
高原很冷,取暖是个大问题。
到了晚上,他们会把从藏族人那里买来的牦牛一起赶走,每个人都会坐在牦牛上。
如果没有牦牛,只能挤在一起取暖,真的是抱在一起。
到了雪山,我在雪地上挖了几个洞,几个人挤了一个洞,这样就不会冷了。
靠着巨大的毅力,大军终于顺利来到了**。
解放军不仅解放了拉萨,还一路打到不丹,与印军作战,收复了200多公里的土地。
厌倦了一路上奔波,爷爷也遇到了他的革命爱情。
我遇见了我的祖母。
那时,我的祖母还是一名军队的学生,我的祖父是她的老师。
两人属于“师生恋”。
直到我祖母怀上我妈妈,他们才离开。
(爷爷和奶奶)。
在我的祖父身上,我看到了“继承”这个词。
他的命运赋予他的一些品质在我身上重新出现。
其实,每个人从家族中继承下来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基因,还有人品和命运。
也可以说是家庭风格。
孩子通常会认同家庭中最有权势的人。
我的家庭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不是很典型,在性格上,我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
这更像是世代相传的遗产,就像祖父一样。
这是一种“身份”的力量。
(爷爷奶奶一直很珍惜**)。
当我年轻无知的时候,我总是把我的性格归咎于我的父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我自己的性格,以及部分由我的性格决定的命运,也可以从更大的家庭层面来看待。
从大局来看,我可以比过去看得更清楚。
看到自己的疾病。
也要看到自己的力量。
我们不仅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还受到母系和父系家庭以及祖先的影响。
如果你家里有会说话的老人,听听他们过去的故事。
看到你自己的性格,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命运。